家庭的伏笔
最近几天抽空就和大乐子聊下《如金岁月》这个电视剧,精品剧有很多细节拍的特别好,就是人物都有根据的,这是编剧的本事。这个角色为什么是这样的人?好剧都会有一些家庭的铺垫,不是平白无故的善良或自私。我曾经和一个编剧聊过,他说,每个主角我都要写一写他们的身世,父母什么样,生活习惯什么样,即使不在剧中展现出来,但这个人应该有这些“出身”,这样才可信。
《如金岁月》里张丰毅演的石德宝这个人,有担当,为人善良,一身正气,爱付出,典型的好人。你再看他妈,多么明事理的一个老太太,普通老人却有大智慧,仁慈宽容,对孩子有爱。罗小马是成功女人,事业做的大,富有能干,但霸道,自尊过强。有个场景,她坐在豪宅的门口,孤苦伶仃,一种孤寡的凄凉,都不如小市民气的大嫂幸福。罗小马的性格强势,但她的自卑感很重,盛气凌人也是掩饰情感上的匮乏,外表很女人,可一旦和男人相处完全没有女人的善解人意,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家庭背景也交代过,她从小就没有母亲,和外交官的父亲相依为命,而她的父亲在剧中露过几次脸,给人感觉是傲慢的,与他人也比较疏离,看不起知青石德宝。这一点恰好解释了她为什么不懂爱,为什么会自卑,一直有优越感的知识分子女孩,也容不得被人拒绝。
了解人看家庭
有次一网友跟我聊对于的看法,她列出很多标准,学识,颜值,教养,文化,智商、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对一个人好条件的评估。我个人不这么看,我也直说了,实在无法认同。我比较在意一个人的家庭是否有爱,这个人是否得到过正确的爱,这比任何硬件软件都重要。
很多人都习惯把某些特点归罪于个人身上,他咋那么自私啊,她这个人很特别计较,那人特吝啬,这人奴性很强,等等。看看原生家庭就知道了,父母通情达理,做人实在,人品不错(不是虚伪的做好人那种),孩子都不会差到哪去,即使有点小毛病,也是性格里带的习性,不至于让人咋舌。而父母很自私,心胸不宽,势力又计较得失,他们的孩子即使也烦这些毛病,在与人相处中会流露出来同样的问题。
至今为止,到我这岁数,也阅人无数了,只要有机会和各种朋友的父母见一面,我就会印证,这个人为什么是这样的。
有一女性朋友人挺善也特独立,但她就是感觉恐惧比较多,没有安全感,见到她妈妈就明白了,妈妈不成熟,很多事都依赖孩子做决定,这个妈妈感觉像十几岁的小姑娘心态,婚姻也不好。她不得不靠自己,给予自己一些安全,比如爱买房子,对生存也有恐慌,很看重居安思危。然后我就理解她了,
有这样的母亲,一切都要靠自己的,甚至还要承担对母性的责任,安全感确实很低。
爱的能力有限才大问题
中国人普遍价值观里选择伴侣是要看条件的,衡量一个人的条件考虑对自己有利,这也是穷人思维方式,把婚姻当做一次生存的升级。
不少人跟我描述一个人,都强调,这人条件不错,家庭物质条件挺好,有体面的身份,事业不错,收入高,而很少去看这个人的家庭爱的能力问题。
有位网友,隔一段时间就会跟我抱怨一通婆婆,老太太事多,瞎搀和,她在这个家庭完全没自由的,这个婆婆随时要干涉她的生活习惯。这种情况从结婚开始就一直持续,虽然没有特大的冲突,但谁都不舒坦。每次我都会提醒她,这和你老公有关。当然,她始终都告诉我,我们俩感情很好啊。
婆媳关系永远都是一根扁担的两头,平衡这种“外人变亲人”关系的人是扁担中间的支撑——男人。这个人如果在母亲这里被爱的话,那母亲会对儿媳爱屋及乌,对孩子的选择有尊重,也是信任。相反,这位事儿多的婆婆,并不懂得爱孩子,那这个男人会懂得爱自己的女人么?他自己都不知道尊重别人的意愿是什么。根不正的话,没风的时候得过且过,风一刮太容易倒了。
一男跟我说,女朋友经常说我很爱你,但她在行为很自私,爱索取,怕自己吃亏,撒谎没实话。男的提分手时问她,你认为的爱是什么?我没感受到哇。女的突突突回一堆话:废话,我不爱你,干嘛跟你搞对象,我干嘛不跟隔壁老王搞对象?我跟你好之前我妈就看不顺眼你,就叫我小心点,别信你,果然我妈说中了。这番话让这位男很惊讶,收获也有,他只能反省自己是不是太盲目了,太肤浅了。
人就是颗树,原生家庭就是根,根部长的好,这颗树会很结实,根部贫瘠溃烂,这树也会长的歪七扭八。
只有根红苗才能正,选择伴侣朋友还是最好了解下父母是什么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