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是很烦偷换概念,这和性格有关,我很看重一码归一码,不说逻辑清晰吧,也得谈论一个事的时候,有重点才能说清楚。一旦说着姓王的,非扯姓方的,就感觉全散黄了,没法聊,聊不下去。
我有次看窦文涛的天天逗文涛脱口秀,谈论广州区伯,就是那个义务监督公车私用的大叔,后来被人告发嫖娼,引起网络争议。很多人说这个大叔装好人做公益,原来是个猥琐的人。窦文涛说,这人监督腐败现象是他,嫖娼也是他,这不是一回事啊,哪能混为一谈呢?什么事要一码归一码去看。
我很赞同窦文涛这个意思,确实,一个人有很多层面,黑是此人,白也是此人,不是一回事。不能因为这个人嫖娼就否定了他的使命感责任心。
像我经常写数字的特点,也发现偷换概念的问题。比如我要是写,这人没26,说话太硬,不顾忌别人的感受,不柔和,太主观,就有人说,那我认识没2的事业很成功啊。这种理解没法再议了,性格细节的特点互动的方式,与个人成功有关么?这是明显的偷换概念。再有,你认为的成功和别人认为的也不一定一样啊。
不少这样的现象,很多人都有混乱的思考方式,你说什么都会先联想成功,这也许是社会标准下的一个条件反射吧。一听到某种性格负面特色,立即反射出”失败“,一听到某种性格的优势,又马上反射出”成功“。不,这不能这么理解,这太偏激了,如果这么理解事物的话,只能看到一个层面了。
微博谈论一件事是需要分辨力的,为啥呢?字数有限,140个字想彻底掰开了柔碎了,很难的,多少有点点到为止的意思。如果只抓一个点去歪曲的话,那就费劲了。所以微博是个只有志同道合,思维相近的人可以互动,我不图人多示众,能有十几个心照不宣就很棒了。
围观石头男的大战,就能看出各种偷换概念。从石头男的表现就能断定他在偷换概念。今谁叫我看这段话:
勇者与智者的沉默可能是睿智的思索,力量的积蓄,愚者与懦弱者的沉默则是无知与退避。但是所有伟大的沉默都应该伴以一个伟大的行动,如果永远沉默下去,就没有智愚的分别了。
有位跟我说,那石头男没沉默啊,他站出来了说明了,为啥你们都说他好多意思?
这个问题我这样看,在站出来说明的时候,只谈“我”不牵扯别人,不会感觉不妥,或许还能感受到正面的勇气。
捎带了太多复杂的信息,一眼就看到漏洞了。从第一句就开始表白就在证明自己是好人,参加有爱心的公益活动没时间,这得多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好啊。
在曝光前任分手原因是因为劈腿,这不磊落,有点小人之举。一码没归一码呀,说今世的事,为啥扯上前世?用攻击旧人,来衬托自己的无辜和委屈,又趁机对新人表了忠心,喊了口号。自己的部分被粉饰得很光鲜,而一脚把别人踹出去,这就是愚者的懦弱。
别以为说几句话就叫担当,说的和行为不符,不如不说。偷换概念的方式去表白一件事,只能造成更大的非议。从送石头开始,不是大家看扁了石头男,他从生日到经历都符合这样的行为。有个心理医生还分析他,从小父母离异,和母亲相依为命,父亲形象缺失,取悦他人是他做事的本能。对自己不肯定,付出一点就委屈,这样的人女性不太好相处的,比如他确实爱照顾取悦女性,但同时必须回报他,一旦不是自己想象的回报,就会委屈抱怨,先摘清楚自己推卸他人身上,都是别人不好。
没安全感又需求家庭温暖的人是这样的。生日也是如此意思,都是吻合的,送石头的那年我就写过的他的性格。
遇到事不能一码归一码去看的话,总有无数的借口、推卸、逃避,会把简单的事复杂化,越搞越复杂,牵扯的意思太多就越会事与愿违,反而搞得自己稀里哗啦的乱套。
关于偷换概念的方法,摘自百度:
1、把对方言论作出曲解,把它推翻,再假装已经推翻了对方真正的言论;
2、断章取义──从对方真正的言论中选取有误导性的段落;
3、选取其他与对方拥有相同立场的人,把他们支持该立场的软弱论据推翻,再假装已经辩倒“所有”拥有该立场的人,从以推翻该立场;
4、虚构一个行为和信念遭受批评的人物,再声称该人物为对方言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过度地简化对方的言论为类比论证,然后作出攻击。
一些逻辑学书籍只把偷换概念定义为歪曲论点,但现时的用法可以泛指以上的手段。传播媒体有时也会偷换概念以操控传媒资讯。
可是,把对方的论点小心地描述和推翻并非经常是个谬误。这手法可以限制对方论点的范畴,使其离题,或者作出穷举法论证的一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