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想写这么篇关于运气的来源,但又不想成为道德教育课,但事实往往就是这样的,有很多实例的故事。
有段故事可以说说,这是个真事,朋友家的一个故事。
有这么一个男叫老三,10年前在北京一家工厂打工,作为农村到城市的青年,在工厂有份稳定的收入,能吃饱有地方住,他很满足。每次回家乡,老三在别人面前会有一种莫名其妙地优越感,也许苦孩子从小太苦了,稍微有点好日子,不知所错。偶尔见同龄人在眼前,他会摆弄手机,那时候他家的小伙伴还没有手机,所以他摆弄的意思就是告诉他们,你看,我比你有!
老三对家庭很负责,对父母很孝顺,也不是毛病特别多的人,唯独爱嘚瑟自己比人过的好。但他周围的人单纯,看不出他这叫嘚瑟,觉得人家辛辛苦苦打工赚点钱,就是比我们强。
老三有个表弟学美术的,当时在北京宋庄画家村住。当年搞艺术都会去北京,这帮艺术青年都有过一段清苦的物质生活,住的简陋,吃的简单,但精神不倒,一帮画家在一起互相取暖,有自己的圈子,没觉得日子苦。
老三有次去宋庄看表弟,见他没请客的意思,看的出没什么钱,俩人随便吃了个方便面。价值观不同的人也没什么话可说,哼哈几句,老三在表弟面前也掏不出手机炫耀了,他表弟再穷也不缺个手机。于是老三就回了老家。
回去后,老三去看望表弟的父母,老两口自然会打听儿子在北京过的如何。老三说起来唉声叹气,说,你儿子过的可惨了,没钱,每天吃方便面,快要饭了。他说这话,其实意思是为了抬高自己,有个不错的工作,收入稳定,表弟不如他混的好。他表弟的父母特别疼孩子,一听这个难过的不得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可又不想限制孩子的自由,只有担惊受怕默默忍受。随后,“谁谁谁在北京要饭”的消息,立马传遍了整个村子。
那几年老三表弟的家庭一直都是沉重抬不起头,毕竟全村都知道这家人的孩子在北京要饭,对于这个特要尊严的家庭是有口难辨的痛楚。每次他表弟回家,反复解释,我没有要饭,但没人相信,他父母也会认为,这孩子是怕我们担心死不承认,就更加揪心。这一句话,让村子的人看不起他表弟N多年。
老三那一句随口夸大的话,虽说给表弟一家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但也并没有导致他表弟家越来越差,相反,如今表弟一家反而是村子里生活的最好的。
可十年来这位老三反而命运反转,他经历了很多倒霉事,父亲得重病,需要花很多钱,工厂又倒闭,他从有技术的工人后来扫大街。前年,30多岁的老三突然莫名其妙得了脑瘫,什么都干不成了。整个家庭陷入了没完没了的厄运。
当年老三说话的出发点没有善意,有一种看别人笑话的小邪念。不能说是仅仅一个邪念导致了老三现在的悲剧,也许他这人习惯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来找存在感,他说三道四的也成了自然,而且他的情商还意识不到这些做法给别人添了堵。可这些不经意的小邪性,也给他自己积累下后面的坏运气。
这样的真人真事,我能写好几个,都很类似。
像我20几岁的时候认识个歌手,她要参加CCTV青歌赛,都进决赛了,被一个关系特好的朋友给算计了。这朋友算是她闺蜜,俩人同时参加了比赛,成了对手。决赛的头3天,她被节目组通知取消比赛资格,原因是有人举报她履历作假,虽然没证据,但节目组不允许有疑问的人参加,调查起来太麻烦,干脆停止了她的参赛资格。这条取消的理由叫她愤怒又无奈,但她一直没有怀疑过闺蜜,毕竟俩人曾经无话不谈。后来过了2年,也巧合了,她和节目组编导恋爱了,问起那件事,才知道举报人是闺蜜。
跟电视剧一样情节,这姐们一想过去2年了,没必要再翻腾出来,也许当时就是闺蜜的私字一闪念,她也没看那么重。俩人也来往少了,各有自己的生活。2000年的时候,闺蜜突然告知她,说见一面,在医院。她去了一看,闺蜜已经被医生判刑只能活一个半月了,直肠癌。然后,那闺蜜忏悔,泪流满面地忏悔。将死之人才能明白自己做错过什么吧。
这事儿,她跟我说的时候一直是不可思议的表情,反复问我,你说真的有恶有恶报这一说么?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后来从生活中我察觉到,好运坏运确实都是蝴蝶效应。
我是最近几年因为探索生日,特别留意老年人,因为过了一生的人,在性格决定命运这部分比年轻人有说服力。
我就发现,总是为别人着想,做人很真实,爱表达善意的老人晚年都过的特别好。这些人不是那种慈悲挂相的,非要捐助几个孩子,别人稍微一诉苦就赶紧帮助献爱心,不,他们不是这样的。基本不是主动去做什么,不是那么积极地表达我是好人。只是不损人利己,家庭有爱,能把自己管好,不给别人添负担,这样的老人命都不错。
叫我想起道家的无为,无所为中有所为。不主动,不争取,不刻意,自然而然的善意才是真实的。
写这个难免有点说教,我自己都觉得好像在说,好人有好报。我觉得不是这么简单的意思,写着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总结。也许应该说,我们都以为一个运气是从天而降的,可实际上前面有太多的铺垫,这些铺垫甚至我们自己都看不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