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是有时刻表的
(2013-09-29 23:55:30)
国产片的编剧里我欣赏李樯,其实搞清楚他的性别,还是今年的事,一直以为他是个男性化的女编剧,或者也感觉此人没性别。写成那样感觉的,必须是雌雄一体才成啊。
实在没好电影可看的时候,我就翻来倒去看那些老片子,昨天晚上我又看了遍《立春》,我曾在博客还专门写过篇<急着证明自己的11》。王彩玲描述的太形象了,只有把一个人物刻画的多面立体化,才能看到某个数字的综合特征,不然无法统一出来。像王彩玲这样鲜明特色的电影角色非常少。
李樯写的故事有新鲜感,不是俗套那种。我最喜欢的是他对环境和人物关系的那种细节联系,合情合理,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尤其人物的性格心态很复杂,更符合”这是“某种人“,而不是“大家都这样”。我想这个人是沉得住气的,一定有过很多体验和洞察才能转换成文字,表达只属于自然人的,更属于把思考转化成智慧的自然人。
看到篇关于李樯的采访,他有些话单拎出来看看——
我运气特别不好吧,特别是1995年开始最抑郁的那七年,就那么倒霉,做一个事情一定不成。写什么什么不成,我也写过不少东西,写完之后不是投资方钱有问题,就是被骗了,这是每个职业编剧都碰到过的事情。但我可能是所有编剧里边最不顺利的,他们多多少少都能写点东西赚点钱。可我,命运就一直不给我机会。然后你要在北京生活,要租房子、要应付很多事情,所以就很艰难,人整个也特别抑郁。
现在回想,更多是感谢,是那几年使我跟所有的编剧不同。 我很相信宿命。现在大家都说《孔雀》好,我觉得好,是因为我心性各方面都到了。如果你很年轻去写,你可能少年气盛,你的作品会有问题,或者你的积累不够,你只是凭你的小才华。我是在毕业六七年之后,生活、思想和灵魂状态都基本上相对比较成熟的时候才出手做了这个东西。那时候的我,对写作已经是最纯正的态度,没有什么功利心了。因为命一直很不顺,我也没想到写了它会改变什么,就是孤注一掷,心想,可能我以后就不做编剧了,可能我就不适合做编剧。那时候都产生这样一种犹疑了!我就说我回去写一部心平气和的作品,就是说,也可能没有未来,也可能写完也是一堆废纸。在这种条件下倒是写得最真诚的。
也许命运有它自己的理由。它要让你厚积薄发,它一定要让你直到这部作品出现来代表你,所以之前就让你干那么多事情都做不成,运气坏到极致,连精神状态都已经很危机了。你想那种状态,你毕业这么多年,没有工作、没有面目,你没有作品,我在北京呆着,回到家我家里人都会问我你这些年做什么,然后我什么都没做,其实我又在做,我就没法儿张嘴你懂吗?
没有大磨难不会有大境界。我经历过一切精神和物质的危机,我做人真的做到情深意长了。
我觉得可能,命运就是要一直让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去关注更多人的命运和社会的景况,还有我自身,随着时光流逝我对于生命的一种认识。它就是要让我看的,不让我写,它非要让你安伏下来,然后等你心平气和的时候,它终于给了你一支笔,让你写作。命运是有时刻表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