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选秀节目扎堆,这好奇心催的,挨个都看了眼,这几日有点失去兴趣了。因为不管怎么个形式,就是一个热闹。好声音导师汪峰爱一本正经地问选手“你的梦想是什么?”,这话他可能是很认真地在问,问着问着就成了个乏味的习惯了。得到的回答,千篇一律,大家都在说一个意思,音乐就是我的梦想。有的孩子也爱表白,音乐是我的生命等熟悉的口号。
太多的人把梦想和渴望成功混淆了,这两个词实在不是在说一个意思。只是这种混淆日久天长就成了标准,你有欲望要成功成名才是梦想,你出了名才叫实现梦想。但这话不好直接说出口,听起来很功利,那只能换个高端点的词,唯独梦想这个词比较婉转,还带出点单纯的向上的积极态度。
爱唱歌也好,把音乐当生命也好,怎么说都没问题,天赋和生理上的嗓子都在自己身上呢,只要你能唱,都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参加选秀无非是想获得更多的认可,得到更多的机会,这不是来为梦想,是找出路来的。
不知是否发现这么个情况,选秀来的歌手虽然有各种声音天赋,唱的水准高的也很多,但创造力还不够强,基本没有自己的特色,即使能把别人的歌改得面目全非,那也是2手的创造。经常见某选秀歌手唱了一首别人的歌,被大赞比原唱好,这一点我还是那个态度,有参照和没参照的创造完全是两码事,超越只能超越自己,模仿来的超越还是娱乐。
原创歌手是啥意思?一个曲子有词扔给你,什么都没有,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觉创造它,还要和乐队编曲配器严丝合缝地合为一体,这需要创造的能力。而不是在别人现成的作品基础上翻新装修,这和描红模子差不多。
每年都有不少选秀红一时的人物,节目热气退去,转眼就消失了,新闻也不再提起。他们在一时之间被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消费着,也会沉浸在被消费的愉悦里,散场后又会打回原形,这个过程短小而精悍。
选秀可以说是突然被很多人知道的机会,但天赋和创造力从来没分过家。不得不承认吧,像汪峰、那英,张惠妹,庾澄庆,包括韩红,李玟,这些坐在导师位置上的人,不管喜欢不喜欢他们,都无法否定他们除了天赋还有创造的能力,闭眼一听就知道谁在唱。

我欣赏60岁的香港大叔钟伟强的精神可嘉,一个并不服老的老歌手,他确实有很年轻的态,这是从年纪的角度去看的。但看了好声音之外的另一个钟叔参加选秀的现场,我发现他只是喜欢唱歌,并无创造力,典型的Copy歌手类型,很适合唱歌厅。提起当年和张国荣的比赛,老爷子爱说,我是第一,张国荣是第二。理解他的心情,那毕竟是当年的一个荣耀。可这行不是提提当年勇那么简单的,第一之后就是在看谁有创造力和个人魅力了,能不能凭各种天才禀赋深入人心,不能仅靠“我有梦想”。
我不知道别人如何理解梦想。你如果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真的答不出来。梦想?不就是去做想做的事吗?也许我有过梦想,都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梦想并不是伸手够不到的东西,它一直在你身边,遥远在天边的是妄想,能靠近的才是梦想。
就像小齐刚在微博发的那条,70岁的大爷独自骑车去拉萨,这就是大爷的梦想啊。也许他年轻的时候没有条件独自上路,要工作要养家,老了退休了,轻松了,可以实现这个梦想了,那就上路吧。
实现梦想不难,难的是出路。出路不是露脸的机会,而是真本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