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眼里的人生老三样之二:钱

(2012-10-30 21:33:35)
标签:

杂谈

      我上次写中国和美国合并数字是4,忘记写一句了,也是钱引发的不安全感啊。我这个没4的人谈钱不太擅长,刚好这一点反而能跳出去旁观,也算没4的好处。  

物欲来自攀比

      一说钱都眼发亮了吧?这个时代比我20多岁的时代要爱钱,那会儿北京人爱嘲笑上海人,全部家底都爱戴身上,金项链金镏子,都戴齐全了,家里窄的跟笼子一样,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北京人就不为钱虚荣么,那是首都人崇拜文化清高闹的,北京人话说,提钱多俗啊,甭跟我提这个!这叫逃避法。

     我印象深的是东北人,90年代某年去趟齐齐哈尔,大街上总能看见穿着高档皮镂的男人,那年月有钱人才这样打扮,不象现在假货多,人家都穿5千以上的皮镂。我还感叹呢,东北人有钱人太多了,结果有次在大街遇到我住的酒店里俩服务生,俩小伙子一人穿件高档羊皮的黑皮镂,围着羊毛围脖,料子西裤,一副大款做派。我明白了,在外给别人印象就是万元户,回酒店再听别人吆喝。经济不发达的年月就是这样,极尽虚荣做派,也说明富裕生活永远是人追求的理想。

      一说现在的人太爱钱,太为钱活着,就有人说过去的过去的那些人可不爱钱。这可不一定,通过和我爸爸聊天也看出,爱钱在哪个时代都有的,我问过我爸,过去社会不开放的时候,物质是不是挺重要的?他老人家说,可不是么,50年前你要是生活比别人富裕,也糟人羡慕嫉妒恨。我小时侯在河南就被一群农村孩子砸了一砖头,就是因为我穿的比他们好,是北京来的城里人。也许外来者们的到来打乱了他们的平衡。

     假如环境都是生活水准一样的人就生态平衡了,一旦这个氛围里有了一点贫富差异,就会勾引出不平衡和欲望。人最擅长的就是攀比,我有2块钱,你也有2块钱,大家都一样,这样很平等,只要出现一个有10块的,要么成了偶像,要么就成了敌对目标。欲望都是这样来的,尤其换到今天,最后追求的不是钱来为人服务,而是“我为了要有10块以上”而膜拜钱了。

      假如人人不买房,那也不会出现那么多以房子为一生代价的人;假如人人不开车,也不会出现借钱都要买辆车可又长期停家的人。环境氛围会推动人一直攀比下去,你有,我也必须有,我没有就叫失败。

 

有多少钱算富有?

     我经常给别人讲这个缎子,就是一女人找算命大师问,您看我命里有财运吗?大师一算说,你有财运啊。女人接着问:那您看我这辈子能有多少钱呢?大师用鼓励的口气说:你至少有100万没问题。这女人回了句:哦,可我现在已经有3千万了啊。

     这缎子是个真事,一女子给我写信,她跟我聊关于算命的竟胡说八道的话题。我觉得算命师傅不算胡说,他也算说准了,但这师傅的概念里100万是相当大一笔财富,而这位女子的财富标准可不止3千万,否则她不会问“我有财运么”,还是很关注自己能否赚更多的钱。这缎子说明,人对拥有财富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这个不同也决定了人的各种金钱观。

       穷与富的标准只在个人的心里,而不是拿数字说话。如很多资产上亿万的富翁企业家,钱对他们已经不是物质交换之用了,而是一种对自己价值的肯定和对社会的贡献。他们一方面靠智慧和能力获得了财富,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更多的人就业和实现价值,这意义和挣钱为自己花完全不同了。

     我以前有个朋友,写了篇稿子得了一万块稿费,激动地高呼:我是有钱人!几个朋友都和她一类人,拍手叫好“真阔真阔!”物以类聚,都是一帮没当钱奴隶的人,有点钱花就知足,那种有“有钱人”的心态是非常纯真的。但假如这一万块你非算计买房子买车,又算计买个名牌包,实在差的远,太穷了,太不敢花了。

      我家有个亲戚,很少见这么吝啬的人,去看他亲妈每次只提3袋牛奶,2个苹果,多一个都没有。还落个毛病,见外地务工的劳动人民就炫耀“我一年能挣多少钱,我又买了套房子”,爱跟贫困的人显摆他有钱。另一亲戚去世的追悼会上,他见我别的没说,先说:哎,我又在哪买了套房子。开心的他,那去世的人可是他亲弟弟。这位不仅穷,而且还冷血,对谁都没亲情。后来我就分析他,确实有俩钱儿,可他真的没安全感,对钱有恐惧,舍不得吃喝舍不得付出给家人,一个真正的穷人。我写这个我妈肯定不乐意,没人认识他,这种人在中国哪儿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同类。

     知道我觉得什么人最命苦么?就是有点钱就不停地买房子,买一套又一套,话说为了升值投资,很明确的理财借口,可这种生活方式一直就穷的叮当响。刚有点积蓄就拿去买房子了,又借贷一批,等好不容易还上这批,又去买一套,接着继续还钱,永远都是在过紧巴日子。这种活法不苦么?人活着是来享受的,不是受苦来了吧。虽然拥有好几套房子成了地主,可手里一直没余粮啊,生活质量低下,始终没安全感。

    心越穷就越贪婪,越贪婪就越穷。知足难么?一点不难,有多少钱才算够花呢?别人如何理解我不知道,可以用这几点来衡量:没压力、没负担、有安全感、急需钱的时候不用借钱,在自己能做到的范围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这才叫富裕。普通穷的状态来自压力,负担,无安全感和有点事就必须借钱求助度日,高级穷的状态来自贪婪,什么都想要,有了还要更多,那就无止境了,永远觉得自己的钱不够。

 

物质自由才能精神自由

      这话题写过很多次了,精神自由是需要物质自由做基础的。一个人如有精神意识,这种需求是很高的,但要是生活没着落就会很拧吧。物质的满足会让一个不贪婪的人有塌实感,如果有点悟性这才能升华到精神之上,是非常自然过度过去的。

    能直接进入精神领域的人要么一出生就已经拥有物质安全感,他所关注的自然不会是生存问题,同时也没承载父母对金钱的期待,有相当大的精神自由。如佛陀,王子出身,宁可舍弃舒适生活,去寻求真理。而大多数人非出生在王宫贵族,都需要先建立物质安全,无忧后再去寻求精神追求。这如海底轮和顶轮的关系,最基本的生活先落实,有了自我认可,逐渐你才能在头顶放射出千瓣莲花,否则连安全感还没达到,根本无法相信你的头顶会开莲花。

       一个物质生活都没解决的人,劝别人要活的乐观积极真没说服力。

     有次一个命数9的母亲跟我说,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去追求物质也不要成功,他最好能有爱心帮助更多的人。这话猛一听当妈的很伟大,不俗,可仔细琢磨的话,也是有点虚妄。孩子没钱没价值,他如何去帮助别人呢?帮助可不是干苦力,那是需要财力的。假如孩子本身是个穷人,他即使有雷峰的心也干着急,这边有人要换肾,需要钱来资助,您去干几天护理,也帮不上大忙啊;那边老百姓受天灾,您带把铁锹就去了,没钱贡献给灾民吃口暖和饭,救援的人还得管你饭,这也没啥大用啊。      

      我开淘宝店真没白开,通过一些细节能完全领悟物质自由和不自由的区别。有物质自由的人买东西是很宽容的,也容易信任别人,也更善良,比如店主有点小失误都能体谅,心很大;而没有物质自由的人,会苛刻,会纠结,也更贪心,甚至也会出现自私不善的举动。如那些流量特大的便宜货店,真是差评如云,都是无觉知又刻薄的人,一件衣服20块能有什么质量呢?还要给人家写上:太次,没法穿,坑人!可您怎么不买200块的衣服呢?我见过几个卖珠宝的店,每件东西都在上万元,甚至十几万,竟然100%好评,评价都是如获至宝的惊喜,还再三感谢店主给他们带来了美好的宝贝,从没见有人写,不值,太贵。这很好地证明了物质自由带给人的不是注意力在价格,而是得到“我喜欢”的好心情。

      我唯一收藏的博客就是画家杨林川的博,他和我同年,频率相当,看他写东西特舒坦,就是真实。他说自己很抠门,他说自己很好色,他说刚有钱的时候象爆发户,他说现在有个画院:“起码,从今天起,我的压力会少很多,起码,我不必一天画上十六个小时的油画,起码,我可以拒绝那些根本不懂艺术的买家!起码,我可以骄傲地告诉他们:本公子不再会为了钱而创作!”

    这就是物质自由之后带来的精神自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