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的意思是:只要你想,就会得到你想要的。
吴九箴的意思是:不要妄想,没有心想事成的事。
《零距离的黄金人生》的意思是,你想要的,就是你欠缺的,你不要了,就有了。
这么多说法是不是很晕?已经有好几位都搞糊涂了,书看多了,概念听多了,不知道听谁的好了。那谁说的对呢?这是个问题。我也为三种概念想了想,也是在探索中,大家可以一起探讨下。
〈秘密〉主张“心想事成”,一直强调,你想要什么,就去想,自然能吸引到。然后这两年,不少人都应验了,想要,就来了,也有不少人什么都没有吸引到。我认为秘密说的没错,想要什么,要坚定那个想法,也就是“我要什么”要明确,一旦不明确啥都没有。可秘密始终没有明挑一个问题,就是“你要什么吸引什么,不是人人做的到的”,这里有个前提,你是否具备觉察的能力?举个例子,你喜欢一个人,可你根本不知道他是否喜欢你,就一门心思“想”得到他,最后一定是被拒绝,因为你没能力觉察对方的感觉。又比如,你很想赚100万块钱,每天都在想,可是否觉察到了你赚钱的能力呢?觉察不到自身离期许距离太远,达不到也没什么新鲜的。
觉察确实是种能力,也就是自知。在期许和现实之间越是能平衡好的人,越可以实现秘密里的吸引力法则,因为你期许的未必是“想”来的,那是直觉带来的镇定。而且秘密里多次都讲过,心想事成,也是需要时间的,那个用梦想画板上的别墅激励自己的男人,是5年后才实现了期许。这5年内他在努力工作,并没有成天去苦想那别墅什么时候能得到,最后是他儿子拿出了梦想画板,他才流下了眼泪。可见他一直在努力,而不是一直在期许。(我认为,画板上的别墅是他的直觉想象到的)
吴九箴反对心想事成,他认为那是妄想,这也对,有些心想的东西确实是自己设置的程序,比如,30岁前必须如何,找对象必须是什么条件,多少年我要达到存款多少,等等,这些期许把人都给限制了,然后为了得到这些,人会功利,会匪夷所思,会急不可耐,会事与愿违,会词不搭意,会驴唇不对马嘴......
老吴认为只有内心的平静才会不去妄想。平静,这一点我自己有体会的,越是平静,越有好事吸引来,越是浮躁,越是相反的结果。我身上的好事,都是主动找我的,我是个被动的人,没什么野心欲望,比较宅,但很快乐的宅。和猫在一起很幸福,写写书写写博客,开店忙得我团团转。这样感觉日子很宁静,扎根在大地上。多少次都有好心的网友说我没事业心,假如他们是我就如何如何发展了。唉,这和性格有关,我容易知足,没什么期许。老吴不是琢磨命运的人,他讲的是道理,假如叫结合命运的话,我发现,期许高低都性格、观念、家庭压力联系很大。比如说出人头地的欲望,有的从小就生成了,一旦成年后没实现就会期许大过现实,如果觉察力不够的话,就成了向命运索取的人。
黄金人生中提到一点我深受启发,你想要的,都是你欠缺的,是种匮乏感。这书作者主张“不要”,而是想象自己已经得到了。这一点也是因人而异的,不是所有人可以做到。我就说阿潆,她的生活方式就是富有的,而且不是为面子,是追求品质,她买任何东西都要好品质,价格高她从不心疼钱。所以我总说她,状态上就是已经得到了富有的生活,这样一来,她经常遇到一些奇特的财运,都是自己找上门来的,有的简直不可思议。但有的人真的做不到,即使明白这个道理也做不到,因为随时有不安全感存在,潜意识就觉得自己要是花多了就没了,也是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个程序“我没钱”。这是很不自信的心态,是恐惧感,这样的人气场上就是紧张匮乏的,自然也吸引不了财富。不信做个统计观察,越是怕过不上好日子的,越没好日子过,也就越抠门,而那些大手大脚的人,总是小钱不断,即使山穷水尽也照样柳暗花明。
黄金人生这书里还说到一个比喻,就是说开车,你一脚踩油门,一脚踩刹车,更是什么都得不到。就如,你想要一辆车,一边想假如我能有辆宝马就好,一边又想,不可能吧,我这辈子都得不到。这样的人真的得不到了。
最糟糕的人生就是同时踩两个东西,一脚油门,一脚刹车。不如看看自己,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吸引不到好的事情呢?
回头说那三种说法,猛一看是三种不同的概念,其实联系起来还是一个道理;你可以去想你要的东西,这想是你的直觉在暗示指引,但不能妄想,要察觉你的期许和现实有多远(老吴云,你的头脑和实相之间的距离,决定你的存活率和命运)。等你的内心平静了,不再浮躁地妄想,你要的才会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