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名的问题
这两天把我忙坏了,星光碟终于都发出去了。这个过程我最头疼的一件事是写快递单子,我发现重名的人如此的多啊。
前几天还发重了一个,给一个叫琳的姑娘发了2次能量之门,她马上告诉我怎么又发一回,然后帮我发给了另一个人,非常感谢琳的诚实和帮忙。
为什么发错呢?是重名的太多了,我有时盯着那名字想好长,哎?是不是发过了呢?还是没发呢?眼熟啊。然后赶紧再看次地址,哦,不是一个地方的呀。有时快递都往袋子里装了,我还要拿出来看看,这个娟儿会不会是哪个娟儿?这个红会不是是那个红?过去父母给孩子起名用来用去就那几个名,重名率很高,这确实有不方便之处,很容易造成辩识错误。
但不重名的几率很小的,你想到了别人也会想到的。我10年前一直认为叫苏醒的很难遇到,可有次认识个朋友,他对我总是很客气,甚至必恭必敬的,我很奇怪为什么,他说习惯了,因为他在承德一家作家协会工作,是主席的助理,那主席叫苏醒,他说叫我名就不自在,应该叫苏老。哈哈。也邪门了,到现在还是有人把我当那男生苏醒,留言的发信我,我就奇怪了,一直就不看看内容么?
说曹操曹操到
过去我琢磨过"说曹操曹操到"这个现象,就是你一提谁,这个人准出现,不是电话来就是人出现在眼前。那时候我琢磨过,给别人讲过,这是频率接受问题,你这一想某人,对方接收到你的信息,或者你们的频率撞到了一起,就“曹操到了”。但现在我有点明白了,这个既和预感有关,也有吸引力的问题了。
刚有位朋友在MSN等人上线,这刚唠叨,他怎么没来呢?会来的,结果刚打给我这几个字,那人就来了。
自从有了这能量板,对吸引力法则重新认识了下,吸引的是我们自己的信念,否定的也是我们自己的信念。
什么是修行?
修行这词用的一多形式主义也开始冒头,有次千积雪说,我现在特烦身心灵这三个字,叫滥了。同感,有时我想写身心灵这几个字,总觉得跟口号一样,因为到处都是整合身心灵的课程,到处都是修行的人。
究竟什么是修行呢?念经就是修行?看几本宗教书就是修行?还是上了次终南山就算修行了?概念的东西我是要质疑的。
有些人接触了佛法后又走入另一个误区,认为修行必定与宗教有关。远离形式主义为好,不然成天念经文,貌似懂了道理,心静如水,可万一把心静当忍耐呢?又成了另一种弊端。就象陈晓旭因病入佛门,到底是看破红尘还是逃避红尘呢?什么事情都一样,不是发自内心的觉醒都是被动的一种压抑。你去修禅念佛,吃素持戒,辟谷打坐,一切都要缘自心的指引,而不是别人在修行,在谈宗教,你也要这样做,那就成了自欺欺人了。
我看过一篇文章,说修行的正念,我很认同这样的说法:
修行是修正,就是修正自己对宇宙人生的种种错误的知见。行是行持,就是把正确的知见贯彻始终。修行的真义在于其内含,而不在于其形式。若不明修行的内含,打坐、念佛、念经等,都流于形式,都不是真正的修行。若明了修行的内含,打坐、念佛、念经等,都是修行的正当手段。
修正自己的错误,并把正确的贯彻始终,这也可以理解成“自我提高”。如此说来,其实除了那些吃饱了混天黑的行尸走肉外,一切人都在修行,因为大家都在提高自己,那么大家都是修行者。事实就是这样,修行本来就不象某些人理解的那样是“神神叨叨的”。
太贵和不贵
我经常下意识地说某个东西比较贵,那天被阿滢提点了一下,她觉得这种态度不正确,没有贵与不贵,只有收入的高低,喜好的不同,对某个东西的价值才有自己的判断,而不能主观的去评价什么什么太贵。
她说的很对。不仅仅是我,很多人都爱表达什么什么东西太贵了,先下个结论,这是挺主观的。有个男生对能量有关的东西是一点不吝啬,多少钱都舍得花,但我一提灵性彩油卖四百多,他觉得贵,说性价比不高。而有个女生告诉我,四百多其实不贵呀,买瓶进口精油很小一瓶就好几百。这能看出两人对这个东西的喜好和理解是不同的,喜欢就觉得价格不是问题,不喜欢价格就成了前提。收入高低来判断东西的价值也是一方面,什么东西小贵啊,这只能按自己的收入情况来比较,不能认定这东西太贵。阿潆说,LV包包贵不贵?可照样有大批的人买个不亦乐乎。
我从台湾弄了些印度手工七脉轮水晶项链,这是陈生他们从印度背回来的,好几百一条,很稀有,打我挂上就有好多人对我说,喜欢啊,可惜太贵。按机器批量产的假水晶饰品相比,这5、6百的价实在是昂贵,可有个买家一次找我买了3个,没有去讲一分的价。如此看,贵与不贵,确实是收入和喜好的问题,不能随意下任何结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