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教是真理,但传达的人有歪曲

(2009-03-18 00:44:19)
标签:

宗教

佛教徒

戒律

皈依

杂谈

   昨天写的7号人时我忘记写一句重要的特征了,就是7号人的疑心非常重.什么事都要先严肃质疑后不断验证,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和证明,7号人的疑问一直存在,很难盲从。这点也会造成7号人的抵挡心理,除非有强有力的道理或事实来证明。

     我曾不止一次在博对佛教表示质疑,因为我看到的都是形式主义,能正确传达表达佛教思想的人始终也没遇到。很多佛教徒只会四处传达佛教的戒律,不许吃肉,不许抽烟,不许做坏事,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这会叫我很抵触,既然佛和道同样都是追寻心灵自由,为什么要禁止选择自由呢?而且很多佛教徒形式做得很足,可因智慧的局限未必能领悟佛教的真谛,只能传达肤浅的“规矩”。所以,对于佛教我感觉很矛盾,既排斥又好奇。

     前几天我收到本书,是不丹藏传佛教教导师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写的,叫《正见》,封面的一句话吸引了我,上写:“佛陀说:你是自己的老师”。这话和甘地的那句“我的生命是我的导师”有异曲同工的意思。冲这句话,我赶紧看了几篇,作者是个很现代的佛教传达者,也是佛教电影的导演,他的一段话解决了我一直的质疑:最后一次的中国之旅,当我了解到有多少藏人在内地教法之后,我开始感觉到急迫性。因为在西藏虽然还是有许多优秀的喇嘛,但是也有很多冒牌货。除非你能遇见足佛教正见而且慈悲的具格藏传佛教上师,他们真正关心众生的证悟,而不是只想号召大群弟子以便获取供养,否则的话,相当容易受到误导。

     我看这书的那天,刚好逍般去为龙泉寺的法会做义工,就是当摄影师去拍照。去之前他特别兴奋,感觉好极了,能为宗教做点事也很有意义。结果回来他沮丧得很,甚至有点气愤,跟我描述了那的情况。义工大多是佛教徒,也有一些非教徒去参与。到那后一群人在有组织的情况下开始干活,拔钉子,忙活布置法会现场,早上凤凰山很冷,这帮人一直从早忙到晚,要连着干3天的活儿。一些似乎有资历的佛教徒组织者到处游说戒律,而寺院的和尚们没有一个跟着劳动的,更没有出来跟大家聊天,好象和尚们与佛教徒们在保持一定的距离。他说,有的和尚也就打个招呼就匆忙离开了,即使想找个师傅聊聊也不可能,在那个寺和尚是高高在上的。这现状叫逍般很失望,他想象的是能接触到佛教思想,能听听和尚的见解也好,可惜没有这机会,去了大家就是卖苦力。

    最叫他不解的是,人人可以皈依。只要交50块钱,填写个表格,就皈依了。开始有人说,皈依后是要遵守戒律的,三戒之外的肉可以吃,意思是看不见杀生的肉可以吃,亲手杀的生不可以吃。我听了觉得很可笑,这不是掩耳盗铃么?哦,这猪是别人杀的就可以吃,亲手杀就不能吃,怎么都是吃了肉,这有点虚伪呀。当逍般表示不想皈依,他更对道教有敬仰的时候,有位劝说道,其实都一样,皈依不一定非戒什么,你就皈了吧,反正大家都在皈依。最搞笑的是,同去的有人本不信佛,见这些形式更是心有疑虑,表示不想皈依,可第2天就在一些佛教徒的蛊惑下糊里糊涂地有了个小本本——皈依证。后来还发手腕戴的佛珠,说开光的.唉,形式上的信佛有什么意义呢?

     据说,在集体皈依的时候,有法师出来主持皈依大会,并问众人:你们为什么要皈依?为什么信佛?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为了赎罪,有的说,为了快乐,还有说为了更好的信佛。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正见》一书里写了“如何才是佛教徒”的四法印:

   如果一个人接受以下四项真理,他就是佛教徒:

   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

   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

   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

    涅磐超越概念(涅磐寂静)

   

    哦,我的天哪,原来这才是佛教的智慧。四项都是我经常思考的,并相当赞同。难道我在质疑中已经信佛了么?或许也可以这样说,质疑越多越希望看到真理,而不知不觉佛已经在我心中了?那些形式不重要吧,吃不吃肉,杀不杀生,都是外在的袈裟,佛陀他老人家圣明,我信他的那句话:你是自己的老师。这就足够了。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写的有段话又解决了我这个疑问:广泛地说,智慧来自佛教徒所谓具有“正见”的心。但一个人甚至不需要自认为是佛教徒,就能具有正见。究竟而言,是这个“见”决定了我们的动机和行为。

   

   我是这样理解的,佛就是我们自身的智慧。你有什么样的“见”,心中就有什么样的佛。

   非常感谢一个人,她叫于冬丽,就是赠送《正见》这本书的网友。谢谢你叫我了解了真正的佛教思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