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我们:最平凡残疾人的美丽人生

标签:
张婕吉林省张中良杜顺残疾教师文化 |
分类: 分享感动 |
租的是当地村民的房子,3层楼房每月租金1200元。虽然地处乡下,家里却井井有条,朴素干净。张中良阿娥现在都没有工作。
除了长子永信,家中其他的孩子都不知道学校是什么样子,所有的孩子接受的都是张中良与阿娥提供的家庭教育。刚刚为孩子请了老师,教语文、数学、英语,还有钢琴、画画之类的艺术课。虽然大部分孩子都到了或者超过上学年龄,但是张中良与阿娥认为这种家庭教育方式最适合孩子的特点。“因为收养来的孩子都在社会上‘混’了很多年,我们非常注意孩子的品格教育,这显然是最重要的。”
张中良与阿娥都没有工作,维持这样一个大家庭月开销万元左右。“先是靠两人的积蓄,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不时有资助才能维持,家里的大妈就是义务前来帮忙的,她长期住在这里,给孩子们做饭。”
吃的东西不是太多,晚饭只有一个素菜,爸爸妈妈与11个儿女,还有大妈,每人的饭菜都一样。不过对于物质生活,阿娥一点不担心,“午饭我们会有肉,只要能保证营养就行,广州这么大,即便是捡垃圾也能养活这个家,再不然,让爸爸带着女儿们上街弹吉他,也能养活这一家子人。”他们唯一担心的是,自己是否有足够好的品格影响自己的孩子们。
杜顺所在的村小有30多名学生,仅有4名教师。这样的情况下,杜顺既当班主任,又要兼科任教师。他不仅教语文、数学,还主动兼任了科学、美术等学科的教学。因杜顺曾教过除英语以外小学开设的所有学科,所以对他来说,每天上课最大的困难不是教学能力,而是如何进入教室。
由于长期跪在炕上写教案,杜顺的右胳膊肘关节被磨破感染化脓,最后骨头都露了出来,令人触目惊心。但是,一想到学生,一想到身为教师的职责,杜顺就会充满干劲:“教案必须认真写,敷衍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都是愧对我的学生。”
杜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给村小的孩子们办一个书屋,帮助孩子们扩宽知识面,“农村孩子接触的书籍太少了。我还要买几张英语光盘在书屋里给孩子们放,帮他们提高口语水平。”
12年前那场车祸令李娟记忆犹新:一天中午,她放学回家,吃过午饭经过107国道时,被一辆外地货车撞上。那时她才7岁,就失去了双腿。张婕的父亲在家种田养家糊口,背着张婕去上学的重任就落在妈妈李娟头上。她下课时背女儿上厕所,放学背她去吃饭、休息,这样已经坚持了12年。张婕看到,母亲一年年消瘦下去,背也弯了,背她时越发吃力。
由于家离学校有大约40公里路程,李娟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屋陪着女儿。学校了解到张婕家庭状况后,不仅免除张婕3年的学杂费,还给李娟在学校超市安排了一份工作。
张婕告诉母亲,三本的学费太高,就算去念高职高专,也需要母亲继续陪读,她希望母亲在家照顾年幼的弟弟,把希望寄托在弟弟身上。“我不希望她哪天背着我在路上,走着走着就倒下了,我不想再当家里的拖油瓶了。”
当记者表示可能会有好心人资助她念书时,张婕摇了摇头:“即使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选择放弃。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只是一时,不是一世,要‘站’起来必须靠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