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政协报:生命意味

(2009-03-17 11:58:42)
标签:

人民政协报

荷花

社会福利界

高晓笛

文化

分类: 生命美丽

http://epaper.rmzxb.com.cn/2009/20090311/t20090311_240231.htm

 

    荷花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笔下钟情的植物,在人们心目中也是真善美的化身。
  和所有文人一样,高晓笛对于荷有着一种情结,因为荷花那古老历史的文化内涵和它那“佛国之花”的神秘精髓激起了她的创作热情。几年来,她无数次穿梭于北京颐和园、杭州的西湖等地写生,如恋人般地追逐和陶醉于荷塘,精察默识,专心揣摩。观其浮动的色彩,捕捉光影瞬间,记下荷花的盛衰。通过水墨图式把荷人格化,以物喻人,赞美荷的品行和风骨。所有这些,构成了高晓笛水墨荷韵的品性。
  对于生活在浪漫绘画中的高晓笛来说,她的荷花作品充满希冀和感受,更多地呈现为对于生活的无比热爱,而没有带着那种透出重力作用下的严峻的审视。对于荷的娇情,对于荷的洒脱,以及对于荷的崇尚,都成为了她笔下的生命震颤。她甚至认为美丽应该是存在于“完美与残缺之间”的。她用漂泊水中的荷花,告诉我们一花一世界,一叶亦是一世界,“美丽的同时也是枯萎的开始,惨烈地飘落之后又有壮丽的新生”——这也许没有太多的语言张力,然而对于这样一位常常与美丽的世界猝然相遇的画家来说,她的思维的承载当然不可能像诗人那样回答:“疑问是疑问者的一切。”而往往是在那种直接性中突破了精神的内在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晓笛对于精神“荷韵”的寻找,仍然是那种只有通过对生活的“完美与残缺”的凝神寂虑才能觅得的意味。
  在高晓笛心中,荷花更是祥和生活的象征。她认为,荷花是那么淡雅高贵却没有一丝的骄傲自矜和趾高气扬;最值得赞美的地方还不在于她光彩夺目的容貌,而在于她那坦荡的胸怀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她既给人以精神的鼓舞,又给人以灵魂上的透视和思想上的启迪,让每个见到它的人都能够产生一种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境界。
  因此,高晓笛把中华民族自古热爱和平、崇尚和谐的情感寄托于一幅幅相同内容又不相同的荷花作品中,用荷喻“和”,超越艺术精神层面表现对“和为贵”和“和而不同”的理解;用不同型姿的“荷”表现如何对不同观点不同风格的承认与宽容。她以荷花的高洁象征和平事业、和谐社会的高洁,对中华“和”文化进行弘扬,表达一个艺术家对和谐的祝愿和对美好的期盼。
  作为社会福利界的全国政协女委员,高晓笛用这样的作品和这样的方式“献给祖国六十岁生日”,尤为具有时代意义。她送给人们的是一曲和谐祝福,是一片美好希冀,是对明天祥和的向往。对于继续生活在艺术长河中的高晓笛,对于许多继续寻找精神的“荷韵”和心灵“佛光”的画家,相信,同样都怀有如此的期待。
  为谁憔悴高晓笛 作
  雨 浴高晓笛 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