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季羡林老先生又一次通过一家媒体发出了
“在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的建议。季羡林+孔子+奥运的这个新闻,除产生巨大正面反响外,却引来了各种迥然不同的议论。更有甚者用“腐儒”等字眼来形容“挺孔派”。
一些支持者认为,太应该太及时了提出此意太伟大了。在奥运开幕有孔子文化与当今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完全相吻合;与互存、和平精神与奥运和平主题思想相呼应;用中华民族几千年人们希望寻求世界和平的主题进行最美妙的穿插结合,是中国向世界传达构建和谐社会最好方式方法。
网民普遍认为,中华民族是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思想工作者和憧憬着美丽梦想的思想者,我们曾经历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在先贤们一代又一代的智慧积累,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富于哲理思维的民族,这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与骄傲。很多人认为,没有思想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而网上对季羡林这一建议却发出了一些很可笑的疑问。有的网友认为“抬出孔子是什么意思?是克己复礼?
”有的人认为,这一建议,是不尊重奥林匹克的历史渊源,是显示唯我独尊的心态。有的网友还认为,儒家只是社科学者,主要是研究,论述伦理道德,荣辱观的!!至于儒家在治国,道家,兵家等方面并没有任何作用。
一位网友这样说,季老是学术上有成就的人,人品也挺好。但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人老了,难免糊涂,说些不合时宜的话。现在,记者去采访他,让他说些糊涂话,再将这些糊涂话登载出来。这到底是尊崇他,还是害他?看看网上跟帖,显然是害他!像季老这样96岁高龄的人,一定不要去打扰他,更不能他的糊涂话公之于众,这才是真正的尊崇他。最后,还竟然煽动说,人们不要去说季老,而应该谴责那个打扰他的记者。
还有人直接断章取义地质问季老:中国历史上的上百次农民起义是不是由和谐所引起的,在这上百次的农民起义为什么看不到和谐?主张“和谐”和现实中有没有和谐是不是两回事?但季老是不赞成“弱肉强食”的。“从中国文化的传统来说,我们也是不讲弱肉强食的。中国宋朝思想家张载在《西铭》中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民,都是我的同胞兄弟;物,包括植物都是我的伙伴。这就是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农民起义是不是由弱肉强食所引起的?请儒家的精英们能给与解释。
有的片面理解孔子网友更为可笑,认为孔子是赞成和鼓吹等级的,反对平等的。开幕式有孔子出现,就与现代意识不符,在全世界都讲平等的时代里抬出他来就是愚蠢别人,会让外国人笑话我们。
一位网友对上述网友观点作了反驳:假设奥运开幕式没有几千年中华春天文化思想贯穿其中,不能突出和平主题,只有光怪陆离的热闹,不但外国人要笑,对组委、导演、作者、甚至对所有关心奥运的国人都是一种羞辱,那样才真的将留下历史差辱的一笔。这位网友一些“中国人自己的优良文化没有继承,外国人的东西好的坏的全部搬来,并连叫好”的现象和一些对批驳传统文化的偏激言论感到很悲哀。
还有很荒诞的认为孔孟之道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封建礼教,几乎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字记载历史的古老民族窒息到濒临灭亡的边缘?在奥运会开幕式这样全世界瞩目的场合,有哗众取宠、凭空卖弄之嫌,弊多利少。认为,有孔子出现就是胡来,就是将奥运会变成祭孔会。更有一些偏激的网友希望“让孔子安息,新锐的青年人是推动世界的发展主力”。
中国人的奥运开幕式,该不该有中国儒学开创人孔夫子的一席之位?人文奥运当然既不仅仅是像网上所说的是中国人的奥运,但也决不是西方人的奥运。作为主办国在立意开幕式的内容中,一定要突出主办国家的人文特色。我们的人文特色是什么?这也是给承办奥运的官员们和策划组织开幕式的大艺术家们出了一道很深奥的课题。北京奥组委刚刚成立时,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就来征求季老的意见。季老当时对张艺谋说,中国作为东道主,要把中国文化中美好的一面充分展示给外国人。季羡林老先生是奥运会文化艺术顾问,非常关心、关注奥运文化,他认为“这是一个扩大中国文化影响的绝好机会。办好人文奥运,不是建几座模仿外国的大楼,而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并表示,这个顾问,一定要当好。
季羡林老先生建议在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是因为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他的建议理由非常充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到处都是你争我夺。而中国向来是一个追求和平、和谐的国度,奥运会正是一个展示我们国家和民族伟大形象的机遇。”季羡林先生特别强调,要办文化奥运,在弘扬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
迎合世界潮流,并不意味我们可以抛弃自己民族的文化灵魂。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他除了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武力,它一定要有强大的文化,只有文化的强大才会赢得世界的尊重和地位。相信,一个成长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连自己先贤文化都不承认的人,一定也会被这个时代所唾弃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