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杏花雨》
认识聋人画家丁明是在2003年。我和太阳星城爱心之旅采访团来到湖南常德,来到了武陵区桃园小区丁明家中。由于常德市那年旱灾实行全市限电,我们走进丁明家里时,屋子里一片漆黑。看到来了那么的人,丁明的父亲显得有点手忙脚乱,一边忙着招待客人,一边摸索着从各个角落里拿出儿子的作品让来人欣赏。丁明的屋里几乎是每个角落都摆满了石雕、卵石、画架等物品,使仅仅十多平方米的客厅显得更加局促,最显眼占据了半个客厅的一个巨大的大木箱,里面装的全是丁明的画,而这只是他的作品中极少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作品在北京等地展览时留在了展厅。
丁明1973年生于桃花源,长大后才随父亲搬到了市区,他小时候突然失聪,从此便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只能靠视觉去观察身边的变话,也许是这样,他对色彩的触觉非常敏锐,从7岁起便显露出不凡的绘画才能,在少儿时期所画的《秋》、《风》、《自画像》等一系列油画习作引起了美术专家的关注,并于1994年被破格录取到中央美院徐悲鸿画室进修,从此专注于油画艺术创作。此时,一扇虚掩的门引起了采访团的好奇心,当丁明带着我们走进门里时,墙上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作,地下也堆满了画,大略一算起码有三十幅。很有意思,丁明不喜欢手语,和别人交流全部靠文字。通过笔纸询问丁明:“您最喜欢自己作品中的哪一幅”?丁明不假思索就回答说:“所有!”他挪开一些画,撕开其中一幅长达一米的画架外的包装,露出了灿烂的金黄色和青绿色交织的朦胧画面,立即被画中清新的气息所吸引,于是我们写到:“这象是春天五月油菜花开、草青的时候”。丁明看了兴奋地接过纸笔写到:“这幅画的名字就叫‘末年五月’。”
油画《月光下》
丁明的启蒙老师是大自然,也许是因为他只能用眼睛和心灵与大自然交流,只能用色彩来表达他眼中的世界。少年的丁明是在山水田野里长大的,墙上的水渍、天空的流云、跳动的火焰都给丁明带来了种种灵感。
丁明最喜欢想象世界,幻象做画。他喜爱通过灿烂的色彩描绘出美丽自然景象,表达出心中真实的情感世界,而他的画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广州、北京等大城市办画展时,受到了当地各大媒体的关注。
丁明油画创作的艺术天分在少年时代即显露出来,不了解他的评论家很容易认定他创作的人物、幻象和抽象作品受到赵无极、毕加索、梵高、米罗等大师的影响,当他们看到他十一、二岁时的作品,并知道他幼时因病失聪而变成聋哑儿且处于偏远地区,并无缘知道这些艺术大师和他们的作品时,很多人相信,虽然时空相隔,丁明与这些艺术大师观察这个世界表现这个世界的眼睛与心灵是相通的。
油画《思绪》
近年来,丁明试图把中国的笔墨情趣和西方油画技法融合,用无意识的油彩泼洒来表现大自然气象万千的景象。抽象中呈现具象,“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道德经》),使画面恍惚于物象之中。丁明的画展前总是挤满了各种观众,既有吴冠中、廖静文、刘曦林、杨力舟、邓楠、徐庆平、周令钊这样的艺术家和美学评论家,也不乏国内外的普通观众和浙江卫视等各地追访而来的传媒。对于这样一位无言的天才画家,他的作品已经表达了一切。现在他的作品更是受到了艺术界以及收藏家的关注。
油画《雄关漫道》
丁明沉湎在色彩的世界中,但色彩却无法改变他清贫的生活,“他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赚钱!”丁明的妻子因电视而结缘。她是在电视上看到丁明的事迹,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嫁给了丁明。她嫁过来的时候,丁明家里就是家徒四壁,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过绘画。孩子的降生却让丁明所面临困境雪上加霜,孩子在出生三个月后就患有脑瘫,本来收入就有限的丁家为了支付孩子的医药费,不得已到处凑钱,这令丁明再也无法专注于绘画。
丁明,著名湖南青年油画家。中国残疾人美术家联谊会会员,湖南省美协会员,中国当代书画研究会理事。
1994年入中央美院徐悲鸿画室油画研修班学习。
199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
2002年广州博物馆举办个展,《太湖烟雨》被广州博物馆收藏。
作品《恐怖》获全国首届环保美术作品大赛一等奖、新世纪美术大赛银奖,并被选送历史博物馆展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