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各位专家欣赏:央视百科探秘《百色手斧》

(2015-01-11 14:57:59)
标签:

玻璃陨石

遗址

百色

古人类

石器

       http://s12/mw690/001y5mWvgy6P60NEsHNdb&690

 

        央视百科探秘《百色手斧》 http://video.baomihua.com/yuwuyang/2277822

 

 

“莫氏线”理论于20世纪40年代初由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斯提出,它按照早期人类的技术和行为能力,把非洲和欧洲与亚洲地区划分开来。认为在旧石器时代,前者是能掌握先进工具制造技术的先进文化圈,而后者是以制造简单的砍砸器为特征的“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近日,首次在广西公开展出的一批8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以其先进的打制工艺和久远的年代,推翻了这一统治国际人类学领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人种优劣有别论。

  

  这次公之于众的旧石器共有手斧、手镐等5000多件,它们都是自1973年以来,中、美、日等国科学家在广西百色境内右江沿岸先后发掘出土的。这些石器主要来自当地的河流砾石层,颗粒比较粗大,其中有百分之十是大型切割工具--手斧,它们的制作精巧程度足以和非洲的阿舍利石器工业技术媲美。科学家们在这些旧石器的同一层位上发现了可用于判断层位年代的特殊物质--玻璃陨石。按照国际通行的验测程序,有关专家在美国伯克利地质年代研究中心对玻璃陨石的同位素进行了年龄测定,最终确认这些旧石器是在80.3万年前打制而成的。这一发现首次向全世界证实了早期东方人种至少在80万年前就已经掌握了较为先进的石器打制技术,表明在莫维斯的所谓“砍砸器区”内同样存在手斧文化,从而从根本上纠正了莫维斯的错误观点,动摇了“莫氏线”理论中“东方早期人类智力低于欧洲、非洲早期人类”的论断。

  

  美国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国立自然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人类起源计划署首席科学家理查德?波茨博士说,百色遗址的测年是东亚最为精确的古人类测年,百色旧石器是迄今为止东亚所发现的数量最多的包含了阿舍利因素的工业组合,它的制作需要具备与“西方”生产阿舍利工业技术同样的行为和技术能力。百色手斧的发现说明在所谓“莫氏线”两边的人类在技术水平、文化和认知能力上的类似;百色盆地的考古研究证明亚洲的直立人在发现了适合的石料之后,独立地发展了他们自己的工业制作传统。

  

  与此同时,在百色旧石器年龄测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玻璃陨石属亚-澳玻璃陨石散布区,是6500万年以来新生代期间发生的五次大规模的地外物体撞击地球事件中最近一次的证据。而百色旧石器的作者恰好亲身经理了此次天体物理事件,因此,百色盆地将成为研究地球突发性事件与人类进化关系的难得样本。中国科学院刘东生院士在考察了百色遗址之后认为,百色遗址在第四环境变迁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的潜力巨大,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周口店。

  

  另据了解,由中外科学家共同撰写的百色旧石器研究报告去年在美国权威杂志《科学》上以彩封形式发表,引起了轰动。日前,该报告又与纳米技术、人类基因组等重大发现一起被评为“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鉴于这些旧石器的考古发现对探索早期人类的活动、地球演变、全球环境变化具有重大研究价值,当地政府和群众目前已对这些遗址采取了保护措施,而科学家们也将在这里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考察研究活动。

 

神奇的百色盆地,埋藏着众多远古时期的文物瑰宝,百色旧石器遗址更是东亚最为著名的遗址之一,属于世界级遗址。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究竟有多大“年纪”,考古专家使用玻璃陨石解开了他们的“生日”之谜,论证了最早的古人类距今约80万年。此外,一个如梦如幻的新石器时代大型石器加工场,近日也在百色革新桥遗址重见天日。

解开百色古人类“生日”之谜

  80万年前的一天,一道刺眼的炽热白光照亮了远古的上空,一个火球快速地向地球方向坠落,在超高压、高温的冲击波作用下,火球与地球相撞的瞬间膨胀爆炸,一时间地动山摇、熔岩飞溅。这些四处飞溅的熔岩也散落到了百色市那毕乡百法村上宋屯附近,冷却后成为玻璃陨石,生活在此的古人类惊恐万分目睹了这一恐怖事件。

  从此,这些玻璃陨石永远留在了这里,最终成为考古学家断定其年代的科学依据,从而解开了百色古人类距今约80万年的“生日”之谜。

  12月13日,记者跟随自治区博物馆黄启善馆长一行,来到上宋遗址发掘现场,

与考古人员一起追寻那一段远古的传说。一路上,黄馆长娓娓向我们介绍了上宋遗址的发现过程。

  早在1973年,有关部门在百色盆地进行第三纪地质调查时,无意中发现了上宋遗址,它也是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最早发现的一个遗址。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今年10月中旬,广西区文物工作队、百色右江民族博物馆及百色市文管所才有机会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到目前为止,已出土200多件文物,包括手镐、砍砸器等石器和玻璃陨石,其中玻璃陨石超过70件,其数量远远超过百色盆地历次考古发掘出土的玻璃陨石的总和。

  玻璃陨石成为断代依据

  上宋遗址位于上宋屯西北约500米的山坡上,面向广阔的右江河谷平面,这里草长林茂,风光秀丽。

  一直以来,考古专家为解开百色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生日”之谜头痛不已,因为遗址的红土壤中富含强烈的酸性物质,不利于保存古生物的骨骼,以致最具断代标准的古生物化石没能保存下来,从而缺乏准确的断代依据。如今,上宋遗址出土的玻璃陨石无疑为考古学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年代学途径。

  在上宋进行考古挖掘工作的区文物队谢光茂主任兴奋地告诉记者:过去,考古界曾质疑用玻璃陨石来测定百色旧石器时代不可靠,认为陨石有可能早于人类生活年代。在上宋遗址发掘期间,来自美国史密桑研究院国家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广西地质工程勘察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的考古专家、地质专家先后来到这里进行参观考察,发现出土的玻璃陨石碎片不仅很小,而且边缘非常锋利,没有任何人类加工的痕迹,他们一致认为所出土的石器和玻璃陨石原生层位是相同的,所处的时代也应相同,由此可以推断生活在这里的远古人类距今有80万年。

  据悉,这是世界上第一例用玻璃陨石作为证据来测得人类的生活年代。

  上宋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手镐、手斧、砍砸器等较为先进的石器。这再次说明了80万年前,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古人类制作工具的技术与非洲的古人类一样老练,打破了20世纪40年代初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斯在“莫维斯理论”中提出的“东方早期人类智力低于欧洲、非洲早期人类”的人种优劣有别论。

  遗址再现新石器加工场

  “快看哪,这里分布着数不清的断块和碎片,说明古人曾在这里大量制作过石器!”今年11月,考古人员在对革新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时惊讶地发现,一个面积约350平方米的古代大型石器加工场惊现在他们面前,这是迄今为止广西新石器时代首次发现的石器加工场。

  革新桥遗址位于上宋遗址北面,相距不到一公里,距今约六七千年前。遗址依山傍水,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此次发掘面积为1500平方米。到目前为止,发掘出土的遗物多达数千件,种类有石器和陶器,另有少量动物骨骼遗存,这些遗物中以石器为大宗,占出土遗物90%以上,而且大多数为打制石器,陶器只发现碎片,未见完整器物。

  革新桥遗址出土的打制石器特别发达。考古专家从发掘出来的砍砸器、刮削器、切割器、石斧、石锛中吃惊地发现,这些打制石器既有百色盆地旧石器的遗风,同时又有云贵高原新石器文化的因素,它不仅丰富了广西新石器的出土资料,而且对了解遗址所在地区古人类的经济生活、生存与环境以及云贵高原古代文化的关系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

  作者:秦桂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