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溶解时,为什么会有吸热或放热的现象呢?
(2017-09-03 17:56:09)
标签:
科技 |
分类: 读书日记 |
这是因为:物质溶解,一方面是溶质的微粒—— 分子或离子要克服它们本身的相互之间的吸引力离开溶质, 另一方面是溶解了的溶质要扩散到整个溶剂中去, 这些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物质溶解时,要吸收热量。 溶解过程中,温度下降原因就在于此。
如果溶解过程只是单纯的扩散,就应该全是吸热的, 为什么还有的放热呢?原来,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微粒—— 分子或离子不仅要互相分离而分散到溶剂中去,同时, 溶解于溶剂中的溶质微粒也可以和溶剂分子生成溶剂化物( 如果溶剂是水,就生成水合物)。在这一过程里要放出热量。
因此,物质溶解时,同时发生两个过程:一个是溶质的微粒—— 分子或离子离开固体(液体)表面扩散到溶剂中去, 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是物理过程;另一个过程是溶质的微粒—— 分子或离子和溶剂分子生成溶剂化物并放出热量,这是化学过程。 这两个过程对不同的溶质来说,吸收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并不相等, 当吸热多于放热,例如硝酸钾溶解在水里的时候, 因为它和水分子结合的不稳定,吸收的热量比放出的热量多, 就表现为吸热,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就降低。反之, 当放热多于吸热,例如浓硫酸溶解在水里的时候, 因为它和水分子生成了相互稳定的化合物, 放出的热量多于吸收的热量,就表现为放热, 所以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
如果溶解过程只是单纯的扩散,就应该全是吸热的,
因此,物质溶解时,同时发生两个过程:一个是溶质的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