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略读课文教学的困惑、思考和实践
(2011-08-26 00:14: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他山之石 |
略其所略 重其所重---略读课文教学的困惑、思考和实践
我们的困惑:
略读课文教学如何定位?
一节课40分钟,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
有的略读课文很长,必须要一节课教完吗?
略读课文是否就是放手让学生自读?
有的略读课文很美,可以处理成精读课文吗?
为了省时,能否略去整体感知、生字教学等环节?
略读课文还需要品词析句吗?
略读课文是否必须按照导语提示来教?
……
我们的认识:
对“略读”的认识
广义上讲,速读、浏览、默读都可属于略读的范畴。
从狭义上来讲略读就是大略地读、快速地读,了解内容梗概,作者意图,较快地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从而确定是否进一步仔细阅读,深入研究。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略读课文教学的定位
1.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的阶段性目标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教材是以专题组织单元的,单元由一篇篇课文组成,有精读,也有略读,这些文章体裁、内容、特色都相类似,且有着共同的学习要求与目标。
在这个整体中,精读与略读这两类课文有着一致的目标,但功能与分工各不相同:精读课文承担着本单元教与学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主动将“知”向“行”转化的最好训练场。因此略读课文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的教学环节。
2.方法定位
精读课文在教学时,必须“细嚼慢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学习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
教学中,我们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也就是说,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教师应由幕前转到幕后。不过,“放手”绝不是“放羊”,特别是在重点、难点的地方,教师一定要善于点拨。
3.方向定位。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根据教材各个单元主题及课文的不同特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并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最终实现向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搜集相关资料,加大教学信息量;利用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某些问题的兴趣等。
略读课文教学需要---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
更多地关注以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师的教;
更多地关注语言文字的习得;
更多地关注学习方法的应用;
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更多地关注语文素养的锤炼、语言能力的提升;
更多地关注拓展延伸的内容、方法、度量等
……
我们的实践:
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1.了解“写了什么”;
2.说说“有什么感受”;
3.看看“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
略读课文教学“三略四重”策略
三略:
1.目标求简明
2.过程求简要
3.引导求简练
四重
1.重回顾梳理
2.重自主学习
3.重语言积累
4.重迁移延伸
本文来自: 教客网名师频道(http://www.jiaokedu.com/jiaoke/index.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jiaokedu.com/jiaoke/peixun/274618.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