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及思考

(2009-11-13 00:26:14)
标签:

杂谈

分类: 有感而发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及思考

                                       天津市实验小学 刘军

      近两年,小语界同仁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问题依然存在。08年至今,笔者在本市及兄弟省市听课二百余节,这些课中,多为常态下的研究课。听后普遍觉得教学效益不高,其中40%左右的课我认为是更加令人担忧的“低效”课。仔细分析思考后,我认为造成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个人修养不高。

1、基本素养急待提高。

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是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的关键。其主要表现在理论学习欠系统、语文基础知识欠扎实、教学语言欠规范生动等。

2、主动学习、思考的意识不强。

很多老师自觉主动学习、思考的意识不强。他们常常以忙于备课、批改作业等日常工作为借口,不学不思。现在的教育书刊有很多内容不长,却与教学实践紧密,读起来并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却有实效性。可是,老师们不读!教学中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一下课就让它随着批改作业翻过去了。老师们不思!不读不思,这是造成课堂效率低下的间接原因。

 

二、研读教材能力欠佳

1、对新课程的学习、解读停留在浅层次,不能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新课改已经进行了78年,相关培训老师们也参与了不少,可是当问到新课程时,老师们只会说个“自主、合作、探究”,只知道个“三维目标”,他们不知道各年段的知识序列,不知道怎样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老师不知道高年级要求,高年级老师同样也不知道低年级要求……

2、教学目标及知识点把握不准。

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如同罗盘对于茫茫大海中的航船;如果罗盘偏离了航向,航船就很难准确抵达目的地。对目标把握不准,理解浅显,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效性。去年,我校一位五年级老师和我备《草原》一课,这位老师的制定的第四个教学目标是: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看后我问她:“你说一说这篇课文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她想了半天也没回答出来,于是小声说:“‘教学参考’里就是这样写的……”老师们,连教学目标都没有搞清楚,课上如何落实目标,达成实效呢!

听课中,还发现很多老师对知识点把握不准。几年级该学习比喻的修辞方法?几年级该学习人物对话的写法等等,很多老师不清楚,想几年级讲就几年级讲。三年级讲完,四年级又重新讲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教学实施能力不强

    1、是完成教案,还是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听课中发现,有一部分老师教学设计层次清晰,准备充分。课堂上她们滔滔不绝地讲,声情并茂地读,陶醉在自己的“完美设计”中。而学生呢?成了老师的“配角”,是为老师完成好教案而“服务”的。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不管!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不管!全班学生是否都在专心学习,还是有部分学生脑子已经在“开小差”,不管!这样“三不管”的课堂效率怎么会高呢?

 

2、处理不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同样重要。预设一定要细,不但要预设教学环节和设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预设当学生不能达成目标时该如何启发、引导,要把启发、引导细化到学生A说法,该怎么办?如何引导?学生B说法,又该怎么说?如何引导?当然,在遇到预设中根本没有想到的问题时,我们一定要随机应变,生成出当时情况下的“最佳”方案,而不能“避而不谈”或“呵斥批评”。

听课中,我总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当老师提完某一问题后,学生不会回答,于是教师叫起第二个学生,当两、三个都不能回答时,教师索性告诉学生答案。这样一来,教师的答案代替了学生的学习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能力怎么会提高呢?

 

四、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1、教学缺乏创新。

   有一次,我到我校五年级的一个班听课,我坐在了最后一排的一个空座上。我看看身旁,是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子。老师开始认真地讲起课来,可是我身边的这个“胖小子”一节课都是无精打采的,时不时还打个哈欠。终于下课了,他伸了个懒腰往外走,我跟随着他来到楼道,问他:“你是不是有心事啊!”他摇了摇头。我又和蔼地问:“那你为什么一节课都无精打采的啊?”他迟疑了一下,小声说:“我们老师教我们两年了,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能把老师的课给背下来。一齐读课题,二自由读书,三个别朗读,四概括内容,五学习词语,六分段交流……”原来如此。

一成不变的教学流程,永远不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厌倦,使学生麻木。看来,教学缺乏创新也是低效的原因之一。

2、缺失教学艺术。

学生要喜欢一门课,首先要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足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甚至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而要喜欢这门课的老师,实际上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和人格力量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现实情况表明,很多老师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也不愿意通过学习、锤炼,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所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效率低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