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管齐下防患于未“燃”

(2021-02-09 08:28:27)
标签:

时评

杂谈

26日晚,太原新兰里轨枕厂宿舍,一住宅楼的楼道内发生火灾,燃烧物是极具杀伤力的电动自行车。发现起火后,住户们曾试图从家里撤离,无奈被浓烟封住逃生通道,所幸扑救及时,才未酿成大祸。(《太原晚报》28日)

    每一次所幸扑救及时,都是对日常管理的严重警告,亡羊补牢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悲剧的发生。

防范电动自行车火灾,近两年被高度重视,就是因为多发且后果严重。一方面,电动自行车普及率高,几乎每个单元都有几十辆,隐患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统计,近10年来,仅冬春季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电动自行车火灾就有87起,死亡413人。另一方面,电动自行车起火后,不仅3分钟自身就会烧成车架,而且蔓延迅速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实验数据显示:电动车起火30秒,毒烟可覆盖整个房间和楼道,火势达到顶峰同时,有毒浓烟以每秒1米的速度弥漫开来,居民一旦无法有效逃生,吸入几口毒气就会昏迷,进而危及生命。新闻中,亲历者的讲述也证明了这一点,即使发现的不算晚,逃生通道也被燃烧物所阻挡,只能坐等外界救援。试想,倘若火灾发生在人们熟睡时,假如起火点不是在一层,楼道里的水管又没有在高温中破裂,后果将不堪设想。

燃烧快、火焰猛、易爆炸、易产生有毒气体……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危害绝不可小视。表面上看,防患于未并不难,只要做到楼道不停车、电池不入户、人车不同屋即可。简单说,只要电动自行车不进楼,损失就会降低到最小。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首先,很多人对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危害缺乏直观认识,或者抱有侥幸心理,拒绝听从消防部门的建议;其次,充电不方便是很多住户的实际困难,客观上催生了他们回家充电的需求。加之物业管理不到位,使得电动自行车进楼成为常见现象。

为此,需要从两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其一,思想上高度重视,通过身边事故宣传和日常强化管理,引导规范电动自行车远离居民楼,并对飞线充电和售卖超标电动自行车的现象严厉整治,对充电桩建设不达标的小区进行整改,从而强化源头监管;其二,用科技赋能治未病。除一层以外,电动自行车进楼都需要乘电梯,拒绝其进入是个好办法。譬如,目前已有不少小区加装了电动自行车楼宇阻入系统——一旦有车进入电梯,系统会第一时间识别,整个电梯会暂时失效。

 

当人们都不敢让电动自行车上楼也上不去楼时,隐患才能得到彻底遏制,防患于未的目标就可能尽早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