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校划片”难为择校热降温

(2020-05-14 08:28:56)
标签:

杂谈

时评

教育

 近期,全国多地相继出台入学改革新政策,引发当地房地产市场波动。一时间,舆论对学区房会“凉”还是会继续升温莫衷一是。4月底,北京市西城区发布教育新政策,自今年731日后,购房家庭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至此,北京市城六区全部明确以“多校划片”方式入学。(人民网512日)

 由片区直升入学到多校划片的转变,直接导致学区房的贬值,贬值幅度又以能够摇号进入“好学校”的概率而定。有人会赶着在大门关闭前登上末班车,也有不少还未出手的业主心情复杂——划进几个学校、教学质量如何……都是未知数,价格难定。

 事实上,“多校划片”不是新闻,教育部早在几年前就明确提出,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这一政策,而北京其他几个区早已经率先实施。可以说,家长们并非全无心理准备,但之所以学区房价格依然高烧不退,自有其背后的逻辑。

关键在于,供求关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择校冲动强烈,只因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好学校必然带动学区房价格的畸高,加上中心城区内鲜有新盘供应,天价学区房的出现并非偶然。相比过去,“多校划片”只是降低了进入好学校的概率。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如果不买学区房,连摇号的资格都没有,与其百分百不能进入心仪的学校,不如放手赌一把。

可见,“多校划片”只是抬高了择校的成本,由价高者得变成了“价高者可能得”。表面上看,很多经济压力较大的家长可能因“不确定性”而放弃购买学区房,但不确定性本身也会带动价格的回落,两相抵消,很难根本上扭转择校热的局面。

追求公平没错,就近入学也没错,错在家长的择校冲动?其实,真正的根源在于现实给了家长择校的动力——为什么不同学校差距如此之大?一方面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差距巨大,一方面却嚷着就近入学、抑制择校,这不是让大家认命么——住在没有好学校的地方就活该?就该为择校热降温做出牺牲?只要教育资源分配,这种集体性焦虑便很难消失,也一定会有人愿意为孩子的教育透支自身的生活质量,哪怕努力了也未必有结果。

显然,不从供给侧解决问题,老在需求侧动脑筋,怎么改革其实都是缘木求鱼,甚至不排除找关系、递条子这样的招数重出江湖。就像单纯以早放学、降难度的手段减负,而评价标准却不变,其结果只能是家长纷纷将孩子送进辅导班补课,学生和家长负担反倒越来越重。

让师资流动起来,让资源均衡化,如此才能让家长们心甘情愿地就近入学,从而让学区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