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涨价了!打头炮的是小蓝单车,它宣布从3月21日起,在北京实行新的计费规则,起步价由每30分钟1元更改为每15分钟1元,超出时长后为0.5元/15分钟。随后,摩拜单车也宣布,将从4月8日起,在北京执行新版计费规则,其中起步价由每30分钟1元更新为每15分钟1元。调整之后,两家共享单车骑行1小时的价格都将达到2.5元。(中国之声3月31日)
虽然目前波及的只是北京地区,但只要趋势形成,估计其他城市的消费者,很快也会面对共享单车涨价的情况。区别只在于,什么时候涨,涨多少?
涨价是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近两年,共享单车领域竞争激烈,各家的烧钱模式已经过去,更有不少品牌已经退出市场,曾经的“份额霸主”OFO小黄车还因押金问题闹得沸沸扬扬,种种混乱已让很多消费者避而远之。可见,洗牌时刻已经到来,留下来的企业,首先面对的难题就是怎么活下去。数据显示,ofo和摩拜目前都未盈利,ofo待退押金规模在10亿-20亿元,摩拜单车的亏损达45.5亿元。
表面上看,竞争者少了,日子应该比以前更好过。其实不然,一方面,很多消费者吓怕了,对共享单车由欢迎变成了厌恶的态度,生怕再遭遇押金难退的情况;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如今对这个市场有了新要求,譬如交通运输部的新办法就明确,企业原则上不收取押金,明确用户的资金收取标准,并要求不得挪用押金等。一系列组合拳,让共享单车企业不得不告别过去打押金主意的旧模式,既然不能钱生钱,那么首先就要做到不亏损或少亏损。否则,看不到希望的投资人也不会答应。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领域,涨价不是想涨就能涨的。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涨价前还必须考虑竞争者对自己的替代能力——不仅有其他共享单车企业,还有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等,一旦让价格吓跑了消费者,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同时,这也意味着粗放型发展的结束,企业必须回归主业,做好管理和运营,使自己具备相当的用户粘性,否则即使不涨价,也可能慢慢被消费者所抛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