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开始,一张民警徒手接坠楼女子的照片被网友大量转发。照片中,一名身穿白色衣服的女子从高处坠落,下方一名身穿警服的男子正张开双臂准备接住她。照片备注显示,其内容拍摄的是2016年7月湖南一民警徒手接住坠楼女子的画面。照片走红后,不少人在称赞救人民警的勇敢时,也提出质疑:事发突然,怎么能抓拍得如此成功?9月10日,记者从湖南省公安厅了解到,该照片系近期湖南省公安厅组织举办的《永恒的瞬间》摄影展参展作品,系事后还原影像作品。(北青网9月11日)
好端端的一盘菜,就这么给炒糊了。既是“事后还原影像”,那么算不算造假?说假吧,确有其事;说真呢,照片却并非真实影像。主办方是否尴尬不清楚,当事民警一定觉得不舒服——怎么正面事迹还闹出负面影响了?
照片拍得是不错。无论构图,还是角度和色彩,都无可指摘,更体现出民警千钧一发之际的担当。不过,看过总觉得怪怪的,怪就怪在太完美了,以至于冲淡了应有的紧张和慌乱感。果不其然,在网友的质疑声中,组织者承认是事后还原的影像。不过,究竟是如何还原的,并未详述。PS的?还真的不着痕迹。实拍的?恐怕也不尽然,总不能让女模特真跳一次吧?
宣传要讲方式方法,过犹不及的教训够多了。类似“徒手接”这样的英勇事迹,再怎么宣扬都不过分,但前提是真实,真实才有力量,才能体现其价值。就像修复古文物时,人们总强调“修旧如旧”,如此才有历史感,倘若整得金光灿灿、锃明瓦亮,就显得假了,观者更会怀疑其他东西是否也是假的。现如今,给真实感人的东西引来不必要的质疑,轻了说是好心办坏事,重了说是对英雄的玷污。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便于还原,或者说,还原也要讲究方式技巧。其关键,就是不破坏事件本身的核心要素。以此事为例,徒手接人肯定不是最优选择,造成助人者骨折甚至死亡的也不鲜见。然而,现场情况瞬息万变,由于事发突然,当事民警只能本能地“出此下策”,而最值得学习的,恰是这种为了他人安危而不计个人得失的本能。反观这张图片,民警姿势舒展、神态从容,仿佛轻而易举、胜券在握,恰与其精神事迹产生尖锐冲突,充满了违和感。其实,为了能更加直观地反映事发情况,也不是不能采用这种方式,但必须要注意尺度。退一步说,哪怕还是这张照片,只要在下面注明是“还原影像”,也不至于引发如此反感。
永恒的瞬间,会留在当事人心中,却未必会留下完美的影像。真实就是力量,也许不完美、有瑕疵,但绝不该过度美化,以至于本末倒置。因为,相比于那一瞬间,精神才是值得铭记的永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