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抬高网约车门槛的实质仍是排斥竞争

(2016-10-11 06:48:36)
标签:

时评

杂谈

    昨天下午,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地同步发布了《出租车行业改革以及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在四地制定的网约车管理细则中,北京和上海要求,非本地户籍驾驶员不得从事网约车运营。在车辆准入的具体标准中,北京要求网约车的排气量不小于2.0L或者1.8T,车辆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新能源车不小于2650毫米,其他三地也接近这一标准,深圳还规定必须是两年以内车辆。滴滴出行昨日回应,落地细则如果实施,将造成车辆供给骤减,网约车车费翻倍。(《新京报》109日)

    开网约车今后将成为本地高收入阶层的游戏吗?没有本地户口,北京和上海的非户籍人士将失去驾驶网约车的资格;没有帕萨特级别以上的豪车,则根本不许以网约车的名义上路。问题是,有户口的高收入阶层乐于开网约车挣那点辛苦钱?事实上,以户籍限定从业人员的做法涉嫌违反法律。《行政许可法》第十五条明文规定,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

    按照有关部门的解释,排气量要求是出于环保方面的考虑,可定睛一看,那分明是“不小于”,而非“不大于”啊,莫非排气量越大越有利于节能减排?轴距的要求更是莫名其妙,说是为了乘客舒适度考虑,司乘双方愿打愿挨的事儿,也让有些人操碎了心——谁不知道更舒适的代价是更贵,莫非今后政府还有补贴?那是不是传统出租车也该升级呢?

    户籍本地化的要求也好,车辆高档化的要求也罢,无论有意或无意,其实都是为了迅速抬高网约车的门槛,从而让网约车呈现出一种“又贵又少”的状态。按照滴滴出行方面的说法,上海目前的网约车中仅有1/5符合新规要求,这意味着4/5的网约车都可能退出市场,数量的锐减和车辆档次的提高无疑将会使运费迅速攀升,即使仍然保持目前的补贴,恐怕也会翻倍。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各地新规还留有“后手”:运价由市场价与政府指导价相结合。当定价权也被政府掌握时,网约车也就与出租车没有多少区别了。

    众所周知,网约车出现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供给量增加引发的竞争让消费者获益,更在于这一模式可以有效地缓解运力不足、减少城市拥堵、提高机动车利用率和促进节能减排,如今的新规难道不是正与这一方向背道而驰吗?倘若新规付诸实施,受益者只有传统出租车行业,而消费者和网约车从业者都是输家。

 

    如果对影响利益格局的新生事物总是抱着“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偏见,恐怕才是真的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在“互联网 ”终于打破出租车这一垄断行业坚冰的当下,如此人为排斥竞争的做法无疑是在开倒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