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铁路部门发布升级版的“动车吸烟处罚规定”,全路客票系统(含售票窗口、12306网站及手机客户端、自动售票机)对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被公安机关依法处罚的旅客可暂停发售动车组车票。有旅客对此不解,为何动车全面禁烟,而普速列车不禁烟呢?铁路部门表示,高铁列车全封闭车体、高速运行,且车内设有数量众多传感器,有烟即会引发车辆紧急降速或停车。普速列车非全封闭,且车厢内同样禁烟,出于人性化考虑,允许在吸烟区吸烟。(《北京晨报》9月7日)
高铁走入国人的生活以来,虽屡有“乘客吸烟致高铁紧急停车”的新闻爆出,但相对于总量来看,毕竟是极个别情况,且随着媒体的宣传也在不断减少。这说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禁烟,完全可以做到。
是怎么做到的呢?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管理或烟民自觉吗?显然并非如此。尽管每名乘客一上车就会听到“高铁禁止吸烟”的宣传以及相关后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让烟民放弃“来一根”的原因,主要是可能导致的“灾难性后果”——即使躲在卫生间抽烟,也会触发烟雾报警装置,并引起列车紧急降速或停车的连锁反应,不仅危害列车运行安全,全车人都跟上延误,而且自己也一定会被揪出来,受到高额罚款或行政拘留的处罚。
几乎百分之百被发现的概率、严厉到肉疼的处罚,使得极少有烟民敢在高铁上以身试法——即使瘾再大,也会因“不值得”而选择忍耐。试想一下,倘若高铁没有这样的硬件配备和技术设计,仅靠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否起到类似效果吗?普通列车上呛人的烟味,就是最好的回答。
高铁自有其特殊性,但公共场所禁烟不应有例外,即不能因为危害相对较小就法外开恩,因为任何人都有不受到二手烟伤害的权利,这和烟雾浓度没有关系。这既是国际通行的原则,也是对烟民本身负责任的体现——控烟,就是要让烟民感到不方便,而不是尽可能的“人性化”。史上最严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在过去的一年中执行的很成功,其“不设立吸烟室”的规定更是给各地控烟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少一些理由和借口,多一些对生命和规则的敬畏,控烟的步伐也许就会更快些。如果高铁禁烟成功是拜烟雾传感器所赐,那其中最大的启示也许就是三个字——零容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