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宋鹏伟
宋鹏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168
  • 关注人气:3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陪护病房”的喜与忧

(2016-08-18 06:34:35)

    “一人住院,全家受累”这是很多住院患者家属的感受。昨日省卫计委发布消息,本月起我省在三级医院试点推出“无陪护病房”。今后,患者入住“无陪护病房”,家人可以不再围着患者转,患者的一切吃喝拉撒都由经过专业化、规范化培训的护工搞定。(《太原晚报》817

     “无陪护病房”并非新生事物,只是从前多在新生儿病区看到,如今要全面推广,病患和医院能够接受吗?

    好处显而易见。相比于家属的陪护,护士和护工显然更加专业,陪护质量理论上也会更高。尤其是现在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妻就要照顾四个老人,加上工作压力大,精力确实也很难保证。因此,对于那些住院时间长、家属陪护力量不足的家庭,“无陪护病房”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可以有效解决护理难的问题。

    然而,不同的病人诉求不同,护理还包括情感沟通等内容,相比于陌生的护工,家里人的作用是很难被替代的。进一步说,患者家属有“受累”的需要,闲下来反倒会不安,因此将陪伴与安慰这些环节交给护工,接受起来也需要一个过程。

    同时,护工人数和质量能否保证也是一个未知数——现在也有护工,为什么很多家属不愿意找他们护理?如果是医院的护士来护理,家属可能更加有信任感,但护士数量远远不足也成为制约“无陪护病房”推广的掣肘。如果住进“无陪护病房”就意味着家属必须离开,那么很多人可能会更加望而生畏了。

    最重要的还是费用问题。专业人员的介入势必导致费用的增加,无论陪护费用是交给医院还是第三方机构,都会导致患者住院成本的上升,如何让患者觉得物有所值就是最大的挑战。此前很多地方的试点已经表明,如果以医院倒贴的方式推进,很快就会难以为继。

    “无陪护病房”显然是大势所趋,然而当下还要面对人们的观念、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是否健全等问题,如何在自愿的前提下实现多赢,无疑是试点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