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有些人不爱走天桥?

(2016-01-12 00:49:54)

    又有人被撞了!

    1月8日晚,北张天桥下,一名女子由南向北穿越南中环街,但她没有选择走天桥,而是横穿马路,结果被一辆轿车撞倒,腿部受伤。在事故现场,无论是肇事方,还是急救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交警,均不约而同地问了伤者一句话——“有天桥怎么不走啊?”(《太原晚报》1月10日)


活该吗?

    “有天桥怎么不走啊?”这话说得义正辞严,就好像不走天桥活该被撞似的。

    一定有很多人觉得就是“活该”,好吧!那以后你闯红灯过马路时,被撞飞了千万别逼逼,行吗?你敢说自己从来没“中国式过马路”?

    都是交通违法,凭什么你腰板那么硬?要在不幸者身上再踏上一只脚?


素质吗?

    人人守法遵规,自然事故难以发生。可我们谁都清楚,大家素质都不高,如果不会被惩罚,“小心地违法”其实是一种常态。这样看,这位女子的悲催之处,其实不在于违法,而是“不小心”。

    谁也别笑话谁。没有摄像头和车牌,机动车违法起来更疯狂;没有交警罚款,“中国式过马路”已成普遍现象,原地等绿灯的倒像是个傻子。

    这位被撞女士的素质显然不高,违法还不小心,已经付出了代价。作为看客,不同情也就罢了,真没什么必要再去指责。


为何不走?

    对于横穿马路的行人而言,有没有天桥的区别有多大?虽都是交通违法,但似乎没有天桥的“被迫违法”更值得原谅。

    同样以南中环北张小区路段为例。2013年底,南中环快速路通车,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因行人横穿马路引发了11起汽车撞行人的事故,造成4人死亡,8人受伤。直到2015年底,北张天桥终于建成。如果天桥一开始就有,是不是可以少死几个?

    不一定!对,就像有了天桥一样有人不走,但恐怕也没有人会否认,确实有部分原来横穿马路的,现在走上了天桥,尤其是老人和孩子。违法概率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也会降低。

    近两年,太原道路改造如火如荼,立体化、快速化是显著标志。但对于行人路权的重视远远不够,直接表现就是天桥太少,设置也不够科学。截至2014年6月,太原市总共才有29座天桥,还主要分布在滨河东西路及长风街上。在事故的倒逼下,这一年多又补建了12座。

    够吗?按照规划部门的说法,今后要建200余处,缺口有多大可想而知。看看北京、深圳的天桥密度,差距太大。再看看山大西门(正门被封)、小商品市场路段,人流量这么大,却没有天桥。如此“刚需”,护栏不被破拆才是意外。

    设置合理吗?道路规划时没想到,事后才想起来补缺,花费高昂不说,征地难度也很大,想要在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建天桥,必然不容易实现。


    一言以蔽之,天桥建设必须与道路立体化、快速化同步,并正视人们的素质水平与违法习惯,有针对性地建设。

    素质高的人。红灯情况下,就是没车也不过马路。就算是没天桥,绕道500米,也要走斑马线。

    素质低的人。车流再密集也酷爱穿梭,天桥再方便就是不走,潜意识觉得守法就是吃亏,绝不吃亏!

    素质一般的人,如果违法成本高——会罚款、太危险、护栏又高又难拆;守法成本低——时间短、少绕路、天桥又美又便捷,还是愿意守法的。

    前两者都是少数,有关部门要做的,就是以人为本,不断诱惑犹豫者不再犹豫,让多数人自愿放弃危险,直到高素质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首发于公众号“晋闻解码”,欢迎关注。)

为什么有些人不爱走天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