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宋鹏伟
宋鹏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168
  • 关注人气:3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雪中送炭不是长久之计

(2014-11-10 17:16:01)

    11月8日、9日,“寿阳滞销茴子白”一事经本报平面媒体和官方微信连续报道后,滞销的茴子白深深牵动了社会各界的心。政府、企业纷纷加入到了这场帮助寿阳菜农的爱心公益行动中。其中,杏花岭区农委已经在积极推进落实为寿阳县平头镇韩沟村滞销茴子白搭建“农批对接、自产直销”平台事宜。(《太原晚报》11月10日)
    爱心企业收购,政府部门对接,对于眼看着茴子白烂在地里的寿阳农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然而,即使全省倾力收购,解了今年的燃眉之急,明年其他地方又出现滞销怎么办?好心人帮得过来吗?
    三年前,太原的土豆也出现过大面积滞销,可见“丰收引发的灾难”并非个例。收获期已过去近两个月,此时再怎么补救,也只能是减少损失,为何之前没有发出预警并积极自救?如此大的损失,至少两个月前就已经注定要发生,倘若当地政府能够积极协调周边地区的力量展开自救,决不至于让农民眼看茴子白烂在地里而不去收获。遗憾的是,消息传出来得太晚了。
    造成滞销最大的原因,还是信息渠道不畅这个老问题。看到价格上涨,第二年就迅速扩大产量,结果很快就会出现菜贱伤农的局面。其实这也不怪农民,价格本身就是市场的指挥棒,当供求关系发出明确信号时,积极介入无可厚非。然而,农民只了解今年的、附近的情况,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合理引导,如果不能让更多的市场信息及时传导到生产者耳中,必然无法对来年的市场情况做出一个科学的判断,也就在无形中放大了生产风险。显然,这方面我们欠缺的还太多,总是摆脱不了小农生产的弊端。
    事实上,农产品遭遇滞销,并不意味着普通消费者就能够得到多少实惠。“两头叫、中间笑”、“卖难买贵”的局面经常伴随着发生,“流通暴利”也是造成城乡菜价背离的原因之一。居高不下的场地租金和运输成本,助推了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分配的不合理。可见,类似“一元菜”这样的政府民心工程其实也顺应市场潮流,如果能够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的暴利,完全有助于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依靠价格杠杆充分释放需求,起到减震带的作用。
     “多收了三五斗”,反映了旧社会农民在丰年反而遭到比往年更悲惨的厄运。多年过去,我们理应让农民不再为丰收流泪。因为这不仅关系着消费者的“菜篮子”,更是普通农民操劳一年的“命根子”。因此,在为那些热心人点赞的同时,更应反思造成困境的深层次原因,避免这样的景象反复上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