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公司刚刚下发了文件,如果出售房产是满5年唯一住房,那么政策仍和以前一样,免征个税。如果是满4年唯一住房,则只征收卖房所得的4%个人所得税,满3年唯一住房征收8%,以此类推。若不是唯一住房,无论是否满5年,都要征收卖房所得的20%个人所得税。”3月16日,一位我爱我家门店经理向记者表示。对于传闻中的北京落实“国五条”细则,另一位地产人士也证实了上述消息。(中国经济网3月18日)
作为最新版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国五条”最大的“杀手锏”是20%税率,即对卖家的转让所得(卖出与买入价差)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眼看1/5的利润要被收缴,众多二手房的卖家头疼不已,于是各地纷纷出现了交易过户的狂潮。
尽管尚未明确何时执行,但在“两会”上,住建部有关领导再次对“国五条”的原则进行了阐释:一是必须严格执行,不许将成本转嫁给买房者;二是重点打击投机需求。不难看出,新政实施前可能会进一步明确:用于自住的首套房交易,将会减免个税,超过5年的,也许会免征个税。传闻中北京新推出的细则,无疑正是领会了“国五条”的精神,即对二手房交易予以区别对待,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那么,谁是“国五条”理想的打击对象?二手房炒家。税率提高后,炒房成本将提高两成,不仅带来利润空间的下降,而且受制于一手房的价格冲击,交易机会也将大大减少。然而,炒家对于房价的助推力究竟有多大呢?以房屋买卖为生的职业炒家毕竟是少数,恐怕更多的“多套房拥有者”并算不上炒家,或者根本不急于去交易获利。对于这部分人,即使国五条威力再大,他们也不会受到过多的影响,而更多的空置的房屋也不会被挤压到市场中来。究其原因,就在于新政虽然抬高了二手房的交易成本,但并没有涉及持有成本,不交易就不会被征税,甚至依然可以通过出租等方式获利。
对于“无住需求”需求的抑制,对于投机需求的打击,一直是近年来房地产调控的基本原则之一。随着保障房建设的推进,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要会得到逐渐满足,但对于只能依靠商品房市场的多数人,房价的理性回归必须依靠调控的有的放矢——保护首套房需求,打击投机囤房需求。做到这一点,除了在购买阶段的限购和信贷等措施,还必须加快房地产信息联网的速度,否则再好的政策也很难得到有效执行,多套房纷纷变身“首套房”;同时还应尽快出台针对房产保有阶段的房产税,唯此才能真正让炒房者无利可图,让房价回归理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