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国首先是爱国人

(2012-09-17 17:05:02)
标签:

杂谈

    9月16日,青岛警方连续发布微博称,近日,该市部分市民参加反日游行。其间,极少数不法人员趁机打砸抢烧,扰乱社会秩序,青岛警方已根据现场事态采取措施,抓获多名涉嫌违法犯罪人员。广州警方日前发布消息称,发现反日游行现场有打砸行为的,民众可用相机拍下这些违法行为并举报。(新华网9月17日)   

    又到“九一八”,81年过去,耻辱不容忘却,反思却有了新的内容。

    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正在持续发酵,各地的示威游行此起彼伏。回望“九一八”,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可能导致一个国家在沉沦中亡国灭种,也可能激发这个民族在危难之际的觉醒和奋起。时至今日,国人从未忘记历史的悲剧,也给予日本右翼势力极大的警惕,然而在游行示威中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却令人遗憾。单纯从爱国的角度看,这样的行为亲者痛仇者快,不啻为最大的害国。

    以爱国的名义害国,其隐蔽性与危害性数倍于我们常见的作恶,即使有人想提醒和制止,可能也忌惮那顶“汉奸”的帽子。这帽子的重量,因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痛感而格外沉重,人人唯恐避之不及。正因如此,游行即使在逾越边界时也被赋予了某种正义色彩,似乎越是好勇斗狠,便越能够体现出对日本的恨,对祖国的爱。受此影响,负责维持秩序的公安民警也畏手畏脚,没能在第一时间处置好突发情况。于是,从爱国宣传到抵制日货,再到肆意破坏身边与日本沾边的一切,原本正常的诉求滑向了罪恶的深渊。

    毫无疑问,指望欺负同胞来震慑敌人的做法是荒唐的,一个连同胞都不爱的人又怎么可能爱国家?号称抵制日货,出门就仗着人多势众把别人的的日本车砸掉,换个场合,或碰个惹不起的硬茬就立刻闪人,难道“爱国”还是有选择性的?日本右翼势力的嚣张不是一天两天,难道平时就不用“爱国”?

    爱国不是打砸抢烧,法律是最后的底线,那些肆意作恶的人不过是瞅准了时机,以爱国之名,行流氓之实。在游行的队伍中,在广场效应的影响下,这些少数人的出格举动却能够影响一批人,极易使场面失控,进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以上街的形式表达诉求,于普通民众是陌生的,于公安部门也很少遇到,也许正是由于从来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实践,才会令人手足无措,使事态迅速升级。与大陆不同,香港在此方面有很多的实践经验,不仅在游行出发前要事先达成共识、约定规则,而且遇到状况后有人会立即制止纠偏,因为他们明白,游行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更大的社会认同,而非简单地发泄情绪,更要避免走向诉求的相反方向。

    国耻在心,重任在肩,如何理性地爱国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历史命题。“九一八”的历史深刻昭示,各族人民的坚定团结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没有了团结的爱国,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梳理历史、反思当下,应该达成这样的共识来纪念“九一八”:爱国不是绑架他人意志的工具,爱国同样不是犯罪的挡箭牌。爱国,首先是爱身边的人,是对社会秩序的自觉维护,是为这个国家加分。爱国,是要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更糟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