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象,在四年前看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华丽绽放之后,伦敦奥组委承受着怎样的压力,超越谈何容易?某种程度上说,恰是这种难度给他们提供了另一种不同的思路——放弃规模和宏大,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
即使如此,当看到“伦敦碗”体育场中乱糟糟的人们在田野上跑来跑去时,还是令人吃惊,当看到他们在这一刻敢于展示圈地运动、童工等也许并不光彩的历史时,就不仅仅是惊讶了,那背后,其实是一种对悠久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自信。
在这里,人是主角,是灵魂,而不是道具,不是符号,没有那么多团体操和大色块,当然也不需要那么整齐和严肃。所以说,如果说北京奥运开幕式展示的是一道大餐,那么伦敦奥运开幕式则像一道别致的特色小菜——没有数代传承的秘方,是很难做出来的。
直面历史、反思历史,田园牧歌式的叙事既包罗万象,又不失深刻,更不乏英国人特有的幽默。其中不能不说的是007和憨豆,前者与一贯严肃的英国女王从直升机上跳伞而下,掀起了全场第一个高潮,憨豆则通过特有的恶搞进一步稀释了这种大场面带给人们的仪式感,以特有的戏谑完成了细节与主题的完美统一。从田间地头到工业革命,从皇室成员到普通民众,英国人想要传达的独特魅力,几乎都悄然展现出来了。
当然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绝对比这次更能赢得本国人的认同,这认同既包括了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取向差异,更是特定发展阶段集体意识的必然反映。从这一点上来说,北京奥运四年前的惊艳亮相绝对值得肯定,起码是一种可能上的璀璨极致,当我们也第三次举办奥运会的时候,相信那份不一样的自信也会自然溢出——转播国如果不配上字幕和背景交代,您还真就看不懂!爱谁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