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李姓女子自称是某书记的亲戚,从开发商手中拿得批条,可以7.8折购买两套大南山紫园别墅,低于市场价839万元。开发商称向某书记汇报此事后发现该女子并非领导亲戚,不同意按折扣价卖房,女子指其不讲信用。经记者查询到,此书记现为省管正厅级官员。(大河报6月26日)
839万元的差价,几乎就要得逞了。比该女子的忽悠能力更令人惊诧的,是领导面子的变现能力——这还只是个假“亲戚”,若换做是如假包换的真“亲人”,恐怕上千万元的折扣也不只是“洒洒水啦”。
有些人的生命不值钱,有些人的面子很值钱,前者看在眼里却难以改变,后者看不见却摸得着,谁都得罪不起。真正令开发商敬畏的,与其说是官威,不如说是权力掌控的资源,是一种心知肚明的官商生态。惹不起,更躲不起,从土地拍卖,到规划设计、施工许可,再到水电煤气等市政设施的接入,开发商的生存链条上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权力部门,哪个领导的脸色一沉,后果都很严重。与钉子户相比,这只看不见的权力之手,显然更加难缠,尤其是在普遍违规的房地产乱象之下,挑出一点毛病总是容易的,权力部门的态度会对项目的顺利开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是义正词严、有理有据。即使是“放一放”和“等一等”,开发商恐怕也承受不起。
在此语境下,领导的亲戚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购房者,而是一个以购房为名代表领导来检验权力成色的人。对于开放商而言,这非但不是坏事,简直是难得的表现机会,正好可以进行利益输送,以表孝敬之意。打折销售,表面上谁也说不出什么,但转手即可变现数百万元,这是属于开发商们独特的行贿方式。一切尽在不言中,你懂得,我懂得。
因此,也许这个亲戚是假的,但这种事开发商恐怕并非头一回干。打不打折,打多少折,直接取决于自身利益与领导职权的距离远近。领导总有亲戚,亲戚总要买房,面对形形色色、或隐或现的权力干预,每个开发商恐怕都会为此付出不菲的代价,甚至提前预留一定的房子以供关系疏通。到头来,这些代价还会由普通的购房者来埋单,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房地产市场历经整顿却仍呈现出两大显著特点:乱象频频,价格畸高。
一场没有得逞的骗局,背后却有着很多耐人思考的真实内容。可以想见,如果房地产市场继续处于人治色彩明显的灰色环境之中,那么领导的亲戚就一定会登门拜访,而且口气更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