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溃败是国人精神状态的暗影
(2011-05-05 14:46:39)
中国社会科学院4日发布首部社会心态蓝皮书,该书指出,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显得生机盎然、活力四射、丰富多彩、昂扬向上,而当代中国人生活形态变化的背后有着强大的生活动力,并呈现一个相对稳定的多元化格局,其中望子成龙成为生活首要动力。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说,这种生活变化就是: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了,更有奔头了,更有动力了。(人民网5月5日)
与统计局的数字一样,总感觉自己不属于大多数,而是那拖后腿的一小撮。蓝皮书所说的生机盎然和昂扬向上令人向往,如此精神状态,不禁令人想起了当年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以至于令人恍惚,忘记了自己生活在哪个年代。
没有人否认总体生活质量比以前好了,但精神状态的好坏并不与物质满足程度呈正比,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均”,并非平均主义大锅饭,而是指公平正义,意味着公权对私权的敬畏与保护,意味着每个人通过努力可以有机会过上向往的生活。当然,这只是提供一个底线,造化有多大还要看自己。
可现实并非如此,这是一个金钱至上和成功主义横行的社会,无论是横向与其他地区比,还是纵向与过去比。“没钱不行”和“有钱就有一切”的价值观不断敲打着每一个人,因为这不仅事关成功,而且关系到底线尊严能否得到保障。于是,物质追求代替了多元化的追求,个人利益总是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就连人际关系都开始变得功利。
事实上,逐利本是天性,在特定阶段必然对人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但是,底线不容突破,需要法治和道德加以死死守护,才能使得财富生色,而不至变成黑金。然而残酷的现实一再证明,底线正在加速溃败,越来越多的人在物质焦虑的状态下唯利是图而罔顾底线——上访户被捉进精神病院,三聚氰胺和瘦肉精等毒物屡上餐桌。
温总理说:“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当安全感和信任感无法得到满足,当自私和冷漠成为群像的注脚,当潜规则的盛行已经淹没公平正义,也就难怪望子成龙成为大众生活的首要动力,这是绝望中难得的一点儿希望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