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数学概念低年级具体形象思维课本空间想象力育儿 |
分类: 豆妈育儿 |
今天中午接孩子放学,孩子一看见我就告诉我:“妈妈,我数学考了72分。”听完后心里还是挺平静的,尽管这是孩子上学以来考得最差的一次,但是因为知道孩子考试的这一单元“角的初步知识”孩子掌握的并不好,考了这个成绩也算是意料之中的。
回到家拿着孩子的试卷看了一下,出错的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掌握“角的概念”。看着孩子改过的试卷询问孩子是否知道改过之后的理由时,孩子还是不能说清楚,我更加肯定了我的判断。
反思自己对孩子学数学的态度,根源还是在自己身上。以前总认为数学只要会算就可以了,所以关注更多的还是孩子计算的准确率。在仔细看过孩子的数学课本后发现,现在低年级孩子的数学课本与我当年上小学时的数学课本已截然不同,现在的课本有很多的概念是用图片来讲述的,还增加了许多动手操作的知识点,更何况我当年四五年级才学的知识现在的二三年级就开始学了,这么深的内容尽管教材使用的是符合低年级孩子心理特征的图片,但对于6、7岁的孩子来说,掌握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通过孩子的这次考试,我体会到孩子要想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我们做家长的就必须要帮助低年级的孩子用玩耍和游戏的方法来理解数学概念。孩子只有真正的理解了数学概念,才能够提高计算能力、形成空间观念、培养逻辑能力,并为高年级时的解答应用题打下基础。
思考了很久,决定还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帮助孩子培养数学兴趣,理解掌握数学概念。
一、看图片,说图意。
低年级的孩子还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课本里的图片要好好看,并引导孩子看图说意,进行“说算理”、“说关系”、“说想法”、“说过程”等一系列“说”的练习,让孩子在说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二、动动手,动动脑。
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在家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让孩子通过对物体的观察、测量、拼摆等操作活动,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有关物体形状、大小以及相互位置关系的正确表象。如利用家中长方体的药盒,让孩子自己拆开后,观察每一个面的形状、大小、相同及不同处,测量每一条边,寻找边与角的关系,然后在一张纸板上画上拆开的药盒外形,用剪刀剪下后看是否能再做出一个长方体的盒子。让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自己思考、自己测量、自己拼摆,自己概括出几何图形及物体的特征,培养孩子在亲自动手操作中发展兴趣,培养丰富的空间想象力。
三、重实践,轻理论。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多带孩子去菜市场、超市等地方,这种地方是最能引起孩子兴趣的学习场所,还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妈妈的成就感。如:去菜市场买东西,就可以让孩子分分看哪些是蔬菜类,哪些是水果类,数数看总共买了几样东西,猜猜看买的鱼重还是肉重,一斤水果要付给老板多少钱?找回多少钱?记不记得来时的路,要先向左转还是先向右转?
四、多探索,多总结。
当我们家长不能准确地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探索、总结,利用家长的生活经验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感性、直观材料,让孩子在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与孩子一同总结出抽象的概念,这样孩子会因为付出的脑力劳动而获得的知识记忆最深刻。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并不是说做好上面这些事情孩子就可以学好数学了,对待孩子的学习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信心、恒心”,相信你的孩子,有付出一定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