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波光连宝带,一弯月影映垂虹”。这楹联上的“宝带”,是指俗称“小长桥”的苏州宝带桥,“垂虹”便是被誉为“江南第一长桥”的吴江垂虹桥。
垂虹桥最早兴建的历史要追溯到千年前的北宋时期。当时吴江县城为古松江所分隔,东门外泱泱一片水域,百姓关居其东,关居其西,往返均靠船只摆渡,十分不方便,而一旦遇到风浪,更是寸步难行。以桥代舟已是势在必然。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新桥落成,全长千余尺,用木万计,取名利往桥,俗称长桥。为方便路人歇息,桥之两堍分别建有“汇泽”、“底定”凉亭。桥中心也构宇其上,名曰“垂虹”,登以四望,万景在目,世人遂以垂虹名桥。

吴江松陵垂虹桥遗迹(网上图片)
垂虹桥的木桥历史一直延续了270余年,期间曾因风涛冲击或兵燹之灾而数度重建,桥孔最多时达99孔。直到元泰定二年(1325年)由县令张显祖易木为石,用白石垒砌改建为62孔连拱石桥,桥孔环环相扣,环如半月,长若垂虹,桥中心有三孔特大桥孔,以通巨舟,桥心的垂虹亭为平面正方形,九脊飞檐,前后有拱门二道,桥两堍汇泽亭、底定亭前各立一对石狮。此后,垂虹桥历经明清两朝近十次的修建,桥孔孔数增至72孔,蔚为奇观。全桥总长一千三百余尺,三起三伏,蜿蜒如龙,一弯月影映垂虹,成为苏南第一长桥。到1915年时,垂虹桥桥堍两亭、石狮,桥面栏板均已荡然无存,桥孔亦半陷陆地,仅存44孔,础圯柱斜,颓卧波心。
吴江松陵垂虹桥遗迹(网上图片)
垂虹桥在我国古代桥梁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垂虹桥于1967年5月2日夜晚坍塌,仅存东西两端两截残桥,给吴江的文物史上留下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目前,它仅存在东西两端27余孔,吴江市政府已对外露的7孔进行了修缮,并辟建了垂虹遗址公园。
感谢好友沈桐葆先生寄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