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滨鹬(英文名:Red
Knot,拉丁学名:Calidris canutus),是鹬科、滨鹬属的小型涉禽,体长23-25厘米,嘴较短而直、黑色,脚亦甚短、绿色。体较粗胖。由著名的瑞典生物学家林奈于1758年命名。
红腹滨鹬夏季头顶至后颈锈棕红色,缀有白色,并具细密的黑色纵纹;背、肩黑色,具棕色斑纹和白色羽缘。冬季棕红色消失,上体灰色,头具细窄的黑色纵纹,背具细的黑色羽干纹和白色羽缘。下体白色,颊至胸具灰褐色纵纹。
红腹滨鹬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性胆小,见人很远即飞,主要以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昆虫幼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也吃部分植物嫩芽和种子与果实。
红腹滨鹬在繁殖期(6-8月)主要栖息于环北极海岸和沿海岛屿及其冻原地带的山地、丘陵和冻原草甸,属长距离迁徙鸟类,中国黄渤海地区是其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停歇地,越冬于北海、西非,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南美洲。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朝鲜2015年10月发行了一套印有WWF标志(即熊猫徽)的《红腹滨鹬》邮票。该套邮票的格罗斯(Groth)编号为54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