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桥,又称后门桥、地安桥,是位于北京地安门外,什刹海附近,坐落于北京城中轴线上的一座桥。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原为木桥,元代改为石拱桥,名万宁桥,又称海子桥、后门桥。原名万宁桥,因桥在地安门之北,地安门为皇城的后门,因此称为后门桥。现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
这座桥跨在什刹海入玉河口处,是元代大运河漕运的始点。桥下装有水闸,通过提放水闸,以过舟止水,保证南来粮船直驶大都城内。这座桥是京杭大运河最北边的一个闸口,进入北京皇城的漕运船只必须通过这里,京杭大运河的北京段“通汇河”不仅是忽必烈下旨修建,而且通汇河的名字也是忽必烈在万宁桥上起的,加上它还是忽必烈进出北京必走的桥。所以它的小名才能够有资格叫“天桥”。桥为单孔汉白玉石拱桥,长10余米,宽近10米,桥面用块石铺砌,中间微拱。桥的两侧建有汉白玉石护栏,雕有莲花宝瓶等图案。上世纪50年代石桥面铺设沥青,河道填平建房。桥身下半部分被掩埋在路基之下,仅存桥两侧的栏板。2000年北京市对后门桥进行了整治修缮,毁坏的桥栏杆按旧样做了修整,桥洞下和河岸边的水兽被原地保留,并疏通了河道。同时,恢复原来桥名“万宁桥”,建碑于桥畔。
为庆祝“大运河”申遗成功两周年,保护大运河申遗成果,北京在西城区地安门邮政支局专门设立了“大运河临时邮局”。开业当天,临时邮局启用了北京大运河遗产点——“万宁桥”邮资机宣传戳。感谢好友杨晓凤寄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