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在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嘉峪关因地势而得名。关城有231米是由黄土夯筑的,城墙攀缘高为150米、倾斜度为45度角的山脊上,似乎长城从山上陡跌而下。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和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现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初建时,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500平方米。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500余平方米。它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
1961年嘉峪关关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以关名建市。1971年,嘉峪关市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