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位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东北部,东邻昆明市禄劝县,南与禄丰、富民毗邻,是出滇入川的必经之地,素有“省会之藩篱,滇西之右臂”之称。2012年总人口27.69万人,2013年实现全县生产总值40.57亿元,位列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四位。境内有“西南第一山”美誉的狮子山;有堪称“地球伤疤”的己衣(滇中)大裂谷。
武定在战国及秦时,属滇国。在宋朝以前没有设制,公元1174年始,这里的彝族先民罗婺部落逐渐兴起,并做了统治。在云南大理国时,罗婺部扩大了势力和地盘,为东爨乌蛮三十七部之罗婺部,称雄一时。元宪宗四年(公元1255年),统治武定、禄劝一带的罗婺部落归顺元朝,于公元1257年被授罗婺万户侯,辖禄劝、元谋、武定和四川会理一部分地区。元宪宗七年(1257年)为罗婺万户府。公元1271年,罗婺部辖区扩大到贵州西部的普安地区,改称北路,总管府,1276年改设武定路,由罗婺厉裔凤氏土司统治。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为武定军民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为武定直隶州。1912年(民国2年)为武定州,1913年设武定县。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置武定专区;1953年武定专区与楚雄专区合并,改属楚雄专区;1958年楚雄专区改设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属楚雄彝族自治州辖至今。
感谢好友王华老师寄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