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孔雀雉(英文名:Grey Peacock
Pheasant,学名: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又叫:孔雀鸡、金钱鸡,为鸟类→鸡形目→雉科→灰孔雀雉属的鸟类。分布于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海南等地。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常绿阔叶林、山地沟谷雨林和季雨林中,也出现在林缘次生林、稀疏灌丛草地和竹林中。
灰孔雀雉的模式产地在缅甸索亚,为缅甸的国鸟。
雄鸟上体乌褐色,头上有蓬乱而延长的发状羽冠,其上杂有细小的黑白相间斑点。后颈有乌褐色翎领,具棕白色横斑;背具近白色较大的点斑,背以下具近白色斑点和横斑;上背、肩和两翅内侧各羽近端部有一金属蓝紫色眼状斑,眼状斑外并围以黑色和白色圈,极为醒目。雌鸟和雄鸟相似,但羽色较暗。眼状斑亦较少辉亮,眼状斑外的黑圈和白圈不完整,成为一些断裂的斑。雄性体重660-710g、体长575-760mm,雌性体重460-550g、体长465-515mm。
灰孔雀雉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主要以昆虫、蠕虫以及植物茎、叶、果实、种子为食。主要在地上取食,多用嘴啄食,偶尔也用脚刨找。性机警而胆怯。雄鸟活动时尤为谨慎,一般是悄然无声,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常伫立不动,注意观察。发现危险,立刻惊叫着奔逃,钻入茂密的灌丛或草丛,一般不起飞。当危险临近或紧迫时,则通过飞行逃离。一般飞不多远,通常飞几十米即降落,落地后继续奔跑逃避。一般很少飞到树上,但夜间却在树上栖息。鸣声短促而响亮,且越叫越响亮。
灰孔雀雉是非常稀少的一种鸡类,由于赖以生存的次生落叶季雨林和常绿季雨林生境遭到破坏,其分布区正在迅速消失和退缩。已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列为稀有种;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1995年列入附录II。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