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学名:Nipponia nippon)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非繁殖期通体白色,头、羽冠、背和两翅及尾缀有粉红色。翅下和尾下亦缀有粉红色,飞翔时极明显可见。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约30天,40天离巢,性成熟为3岁,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
(▲
注:此图片摘自网络)
朱鹮曾经是分布非常广泛的一个鸟种,历史上中国东北、日本、朝鲜、台湾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都有朱鹮分布的记录,是东亚地区非常常见的一个鸟种,甚至在20世纪30年代因为数量过多危害农业生产而遭到日本政府有组织的捕猎。但从1960年代开始,本物种的数量陡降,到1970年代,中国、日本和苏联的科学家花费大量精力寻找朱鹮但一无所获,一度以为朱鹮已经灭绝。直到1981年才在我国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市洋县秦岭南麓发现了仅有的7只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0多只(2014年),其中野外种群数量突破1500多只。
感谢强翼老师寄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