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三千多年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西周初期,镇江城内街巷已初显雏形,星移斗转,城市街巷规模逐渐扩大,盛时达400多条街巷,许多街巷名称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既反映了古城镇江特有的城市山林风貌,又体现出镇江的沧桑巨变。
看到这个江苏镇江“梦溪路”的邮政日戳名称,不禁使人联想到沈括先生的《梦溪笔谈》。在镇江,有梦溪园、梦溪园巷、梦溪广场、梦溪路(由环城路改为现名)、梦溪嘉园等地名,镇江的媒体上也开有《梦溪论坛》,还有梦溪学校、梦溪书城及梦溪XX科技有限公司等等,可见“梦溪”在镇江是个响当当的名称。
沈括(1031~1095年)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应该说是现代工程师的前辈。在扬州做过三年官,嘉祐八年(1063年),三十三岁考中进士,被任命做扬州司理参军,掌管刑讼审讯。治平三年(1066年)入京(开封),在国家的昭文馆做编校书籍工作。58岁时,沈括在镇江买了一座园子,和他年青时梦见的有小溪流过的山清水秀之地十分相似,因而将门前小溪命名为“梦溪”,庭院命名为“梦溪园”。在这座园中,他用晚年的全部精力完成了中国科学史上划时代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汉族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该书具有世界性影响。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排印这部名著,20世纪,法、德、英、美、意等国家都有学者、汉学家对《梦溪笔谈》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而在这之前,早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各种语言的翻译本。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感谢好友@萝卜的铁路世界
寄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