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大禹治水时期,把全国分为九个区域让人居住,九个区域就是“九州”,九州也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青州,东方之州,不仅是九州之一,更是九州之首。这是因为:按照古人的五行观念,青州地处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东,动也,阳气动物,于时为春。”晋朝王隐说:“东方少阳,其色青,其气清,岁之首,事之始,故以青名也。”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气清色绿,万物茂盛,生机盎然,是一年的春天,事物的发端。由此可见,在古人的理念中,青州是一个包含无限发展生机和希望的美丽家园。
(▲
注:此图片摘自网络)
青州,具有悠久的历史。从西汉设立青州刺史部,到明初的山东省会,历经1500年,青州城一直作为青州、北海郡、平卢淄青镇、京东路、益都行省、山东行省等国家一级政区和一级军区的驻所,相当于今天的省会。青州历史上曾有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四座古城。自从中华民国以后,青州这一名称就消失了,这里只存在益都县。直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都县,建立青州市。
(▲
注:此图片摘自网络)
范公亭公园坐落于青州城区西南隅,南阳河畔。始建于北宋。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以户部侍郎执青州,兼淄、潍等州的安抚使。他才高志远,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范仲淹为政时,青州一带流行一种病,蔓延很快。为此,范仲淹亲自汲水制药,发放民间,很快制止了瘟病的流行,众百姓感激不尽。恰在这时,南阳河畔有泉水涌出,且水质纯净,甘甜可口,百姓以为这是范公的德行感动了苍天,就取名“醴泉”。范仲淹在泉子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病逝于赴颍州途中。人们感念范公,就把“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亭子叫做“范公亭”。
范公亭院内有数棵唐楸、宋槐,老干虬枝,大可几人合围,虽说已活了千年之久,至今仍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