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沂的古镇窑湾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是一座千余岁“高龄”的水乡古镇,为明清时期运河要津,加之古运河漕运鼎盛,该处为商贾云集、人口稠密的商铺,相应出现了通邮需求,先后兴办了民信局、大清邮政和民国邮政,并见证了新中国邮政的发展和进步。这里官、民用办的通信服务最早于1874年商人叶竹三开设的民间组织“徐天顺民信分局”。1903年,窑湾开办了官办三等邮局。民国期间,窑湾大清邮局在原局基础上直接替代产生了中华邮政。
在古镇老街的一个门面上方悬挂着“大清窑湾邮局”牌匾,门外立柱上有一幅“鸿雁长飞传喜讯”、“鱼龙潜耀保平安”对联,门板上还挂有“大清窑湾邮局”介绍牌。边上设置了古式铸铁邮筒。邮局内部的二楼展示了窑湾和新沂以及近代邮政的各种历史资料、图片和实物,通过贴在墙壁上的画像和图片,展示当年邮局为顾客代写家信的情形和当年小镇上人们的生活。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3月20日,光绪帝正式批准总理衙门奏折,开办大清邮政官局,至此,大清邮政建立。同年4月9日大清镇江邮政总局成立,成为全国最早的24个总局之一。次年,镇江总局即逐步向周围及运河沿线发展邮政业务,建立分支邮政机构。1899年,在宿迁设二等邮局,在窑湾设立信柜(引自《镇江邮区1899年成立宿迁邮政局批复》),同年7月在山东台儿庄设立邮政分局,从而形成沿运河的干线邮路,取代了传统的驿站和民办信局,逐步发展成为社会各界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为窑湾地区的市场繁荣,促进物资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窑湾依托沂、运河水上交通优势和工商业繁盛的苏北商埠条件,成为南来北往信函传递交接枢纽。因此,仅在大清政府开办近代邮政不久后,便在此设立邮政信柜,邮务隶属于镇江邮界总局。经历了邮政信柜、邮政代办处等级发展过程。邮政业务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呈现出日新月异不断攀升的状况。其在邮政行业中等级也不断地晋升,在创立同年一跃从代办处升格为三等邮局,乙类汇兑局,并首设局辖官湖、滩上邮政代办处,形成徐州府东部地区邮政中枢。
中华民国成立后,窑湾大清邮政转变为中华邮政,先后增办保险信函、快递等业务。1948年11月,窑湾解放,新政府全面接管了中华邮政窑湾邮政局,至此窑湾结束了中华邮政的历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