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桥,又称:“珠江大铁桥”。是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于1929年12月动工,1933年2月建成通车,由美国马克敦公司承建。全长356.67米,主桥全长182.90米,南北两跨对称布置,原为三孔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桥,设计荷载为二列10吨汽车,中跨为开启式结构,能向上分开,以利大船通过。
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派遣飞机轰炸广州,把桥体的开合器震坏,日军还把整套设备盗走。从此大桥不可以开合,只能让小船通过。1949年,中孔钢梁被国民党政府炸毁。
1950年3月25日,广州市政府开始重建海珠桥,仅用六个月时间便把海珠桥修复并通车。重建后的海珠桥桥面不能开合,桥上来回设有三线行车,两边亦设有行人路及自行车道,外观与原桥大致相若。海珠桥是当时广州市区唯一跨江大桥,它的建成方便了珠江南北两岸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两岸的交流,加快了广州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并以“珠海丹心”的名义入选了1963年的羊城八景。
1974年12月海珠桥扩建工程正式动工,在原桥两侧加宽各11米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桥跨与原桥一致组合成一新的桥面体系。经扩建的海珠桥,新旧桥既独立又联体。现桥长486米,正桥182米,桥宽33米。1995年5月至1996年9月,海珠桥在原桥上进行加固、维修。
2012年2月28日,海珠桥正式封闭,进行为期18个月的大修
,2013年9月1日,修复后的海珠桥正式恢复通车。这次大修不仅还原大桥本来面貌,还安装了仿上世纪30年代型式的路灯,竖立了1933、1938、1949、1950、1974、2013等六大历史节点事件雕塑。
真是“风雨八十年,脱胎换新骨”
!
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2013年9月1日广州邮政启用“广州海珠桥修复通车”邮资机符志一枚。广州戳封研究会也发行了纪念封一套4枚。感谢邹阳友惠赠此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