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天山东部山间盆地,又称“火洲”。是中国内地连接中国新疆、中亚地区及南北疆的交通枢纽。面积7万余平方公里(其中:低于海平面的面积为2085平方公里),占新疆土地总面积的4.2%;人口63万,其中: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约占70%。
“吐鲁番”之称,最早见于明人陈诚所著《西域番国志》一书。吐鲁番,维吾尔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据《西域同文志》:系回语“蓄水”之意。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通名大辞典》释为维吾尔语,意为“都会”。
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四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曾经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已发现文化遗址200余处,出土了从史前到近代的4万多件文物,从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吐鲁番至少使用过18种以上的古文字、25种语言,大量的文物和史实说明,吐鲁番是世界上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四大体系的交汇点。
吐鲁番旅游资源以其独特的实景,原始的风貌吸引了无数游客,成为新疆著名的旅游地区。其中的高昌(维吾尔语:Qara-hoja)故城,维吾尔语称亦都护城,即“王城”之意,曾是西域古国高昌王国的都城,始建于公元前一世纪汉代,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东西交通往来的要冲,亦为古代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之一。规模宏大,十分壮观。总面积200万平方米,是古代西域留存至今最大的故城遗址。1961年高昌故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友在去新吐鲁番旅游时,用“高昌故城”专印邮资图明信片,加盖新疆吐鲁番“广场”汉维双文字邮政日戳和“坎儿井”纪念章,为本博寄出一件旅游纪念品。在此,向好友表示衷心地感谢!
【注: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称“井渠”,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