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其由来,向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二、迎涛神。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也有人说,这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据文献记载,以及历代流传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6月12日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感谢宁平老师惠赠四川自贡市“端午节——艾叶”纪念戳片,应该说这枚戳的设计很有创意!感谢孙德华老师从上海黄埔邮局寄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俗系列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必能宝邮资机戳封!感谢赫建老师从长春“汽车城”邮局、王海峰老师从浙江长兴“东门”邮局寄赠“端午节”问候戳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