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历史悠久,族源为我国远古时期,生活在西南广大地区四大族群之一的“濮”人。而这些“濮”人是来自距今4、5千年以前,生活在我国西北部甘肃、青海省一带古羌部族的一个支系,南下后与当地土着融合、发展的后裔。这些落叶生根于西南地区的“濮”人,后继续与该地区古越人的分支“僚”及“昆明人”融合、发展,成为彝族的先民。彝族先民在先秦两汉时期称“昆明”;两晋时期称“叟”或“叟夷”;南北朝至唐初称“爨”;唐宋时期称“乌蛮”或“东爨乌蛮”;元称“卢罗”;明、清称“卢罗”或“夷人”。解放前计有自称、他称近百种。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并根据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统称彝族。彝族以大分散、小聚居为特点,与其他民族交错而居。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6个方言,25种土语。彝族有本民族文字,彝族文字是一种音节文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表意文字,史称爨文。相传为比阿斯拉则(毕摩始祖)创造,一直多为毕摩所掌握。彝文在明、清文献中称之为“爨文”、“爨字”或“韪书”,近代也称“倮文”、“夷书”、“毕摩文”等,是一种超方言的音节文字。彝文的创制起源年代尚无定论,汉文方志记述,有汉代起源说,也有唐代创制说。彝文字数,明、清文献称“字母一千八百四十”,近代已发展至万余。唯其传承一直以于抄、木刻本为主,并各自结合当地的彝语方言发展,基本字少,变体较多、正规字仅3000余个,各地使用的彝文在音、形、意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彝族人民改革文字的要求,1980年国务院批准了四川《凉山彝文规范》方案,在大小凉山彝族地区推行。云南省政府也于1987年批准了第一批表意彝文和一套借词拼音方案在全省试行。
云南的彝族主要分布在横断山脉南部、哀牢山脉、乌蒙山脉和金沙江、红河、南盘江流域。云南彝族地区先后建立了1个自治州、6个自治县和彝族同其他1至2个民族共同实行区域自治的自治州1个、自治县9个,人口约502.8万。
云南省禄丰县是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云贵高原中部,是著名的恐龙之乡、化石之仓。侏罗纪恐龙遗址公园内的恐龙化石、腊玛古猿化石及近年发掘的川街老长箐(恐)龙(蛇颈)龟共存化石奇景名播天下,被称为世界顶级资源。
感谢王华友从云南禄丰为本博寄来了标有汉彝双文字的“鸡街”邮政日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