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农历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阳历11月22日或23日。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因此说,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所以说,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在这个日子,上海朱一民老师为本博寄来了非常有特色自制的“冬至”纪念封,孙德华老师、杨国华老师和杨华老师、仇杰老师分别从上海不同的邮局寄来了“冬至”必能宝邮资机符志,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