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阳历11月7日或8日,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开始。其实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
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基本上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所以过去我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
在此,向朱一民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