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欣赏】 印有WWF标志的世界第二大陆生野生动物《宽吻犀》邮票

(2012-08-31 09:16:36)
标签:

斯威士兰

wwf

熊猫徽

宽吻犀

白犀牛

分类: 動物及WWF專題

        宽吻犀(英文名:White Rhinoceros ,拉丁名:Ceratotherium simum),又叫白犀牛、方吻犀等,为哺乳动物纲--->奇蹄目--->有角亚目--->犀科,是世界上现存5种犀牛中体形最大的。它的上唇平而宽,呈方形,故有宽吻犀及方吻犀之称,由于接触面积大,吃起草来就像割草机一样。

【欣赏】 <wbr>印有WWF标志的世界第二大陆生野生动物《宽吻犀》邮票


        宽吻犀一般体长3.6-5米,肩高1.6-2米,可达2.3~3.6吨。体躯浑圆粗壮,皮肤光滑,厚约2—3厘米,只有耳边和尾端才有毛,头部特长,大约为120厘米,眼睛很小,观察物体时,首先用一个眼睛盯着看,然后再用另外一个眼睛看。管道状的耳朵可以旋转,听觉较为灵敏。嘴里的颊齿为非常厚的石灰质层。它们的角也是所有犀牛中最长的,最长纪录为158.7厘米,细长如鞭,高高耸立,极为特殊,而通常前角较长而稍微向后弯曲,长度为60—90厘米,后角较短,长度为50厘米左右,雌兽的角较雄兽的更长。它的角不是骨质的,而是上皮组织的衍生物,由角质纤维堆积而成,所以并没有长在骨头上,而是长在皮肤上,但却格外坚硬和锋利,是其自卫和进攻的武器。它的肩部由发达的髓棘形成隆起的肩峰,髓棘连接着韧带以支持头部,四肢粗壮有力,前后肢均具有3趾。有固定地点排便的习性,一年能排出粪便30吨左右,都排在领地的边界周围,形成宽约4.5米的粪堆,尤其是在旱季,往往粪便堆积如山,依据粪便的位置便可以找到它的踪迹。堆积的粪便是屎克螂等小动物的食物,而屎克螂等又是其他以其为食的动物的食物,如此便构成了非洲原野上的食物链的基础。

【欣赏】 <wbr>印有WWF标志的世界第二大陆生野生动物《宽吻犀》邮票


        另外,它们虽然名叫白犀,但它的体表却呈灰色,充其量也只是略微发白而已,所以有人认为这个名字的来源可能是由于在南非的土著人的语言中,方吻犀或宽吻犀的发音与白犀相近,以至于以讹传讹的缘故。其名字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据说是来自于荷兰语的“wijd”,意思是“宽”,白犀牛的嘴唇更宽大。15世纪末葡萄牙人抵达好望角,1652年荷兰移民定居,英国人则于1795年到此地,1814年英国人并吞好望角。荷兰人用宽嘴唇这个特征来和尖嘴唇的黑犀牛区分,之后说英语的人将“wijd”误译为“white”,即“白”,其实它们的体色却并不是这样。

        白犀的角、皮、肉、血、骨和内脏等都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尤其是犀角,被用于制作传统的阿拉伯弯刀的刀柄,而且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珍贵中药,有强心、清热、解毒、止血的作用,做为解血清热的清凉剂,但在国外却有种种误解,认为可以当做滋补壮阳的春药,从而使得黑市贸易十分猖獗。由于乱捕滥猎,白犀的数量在急剧下降,因此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白犀被列入附录I。

        斯威士兰王国于1957年5月发行了一套印有WWF标志(即熊猫徽)的《宽吻犀》邮票。该套邮票的格罗斯(Groth)编号为51。

【欣赏】 <wbr>印有WWF标志的世界第二大陆生野生动物《宽吻犀》邮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