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欣赏】 印尼WWF(熊猫徽)标志《爪哇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邮票

(2012-08-30 08:46:13)
标签:

印尼

wwf

爪哇犀牛

苏门答腊犀牛

邮票

分类: 動物及WWF專題
        印度尼西亚为唤起国际社会及人们对仅生存在该国濒临面绝的两种犀牛的重视,1996年10月发行了一套印有WWF标志(即熊猫徽)的《爪哇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邮票。
        该套邮票的格罗斯(Groth)编号为205。
【欣赏】 <wbr>印尼WWF(熊猫徽)标志《爪哇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邮票
 
【欣赏】 <wbr>印尼WWF(熊猫徽)标志《爪哇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邮票
 
       爪哇犀牛(英文名:Javan Rhinoceros,拉丁学名:Rhinoceros sondaicus),简称:爪哇犀又称:小独角犀,属哺乳动物纲--->奇蹄目--->有角亚目--->犀科--->独角犀属,与印度犀牛是近亲,皮肤上有铠甲似的皱纹。是世界上最罕见的哺乳动物之一。曾在亚洲广泛分布,包括中国南部(宋朝以前)以及中原地带(汉朝以前);1957年以前在云南仍有分布,甚至90年代还有目击记录。现在几近绝种,只剩下五十至六十头左右,生活在印尼和越南的山区。2011年10月25日,因此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国际犀牛基金会(IRF)宣布,生活在越南的爪哇犀已全部灭绝。目前已知的44只仅生活在爪哇岛上,是全球最濒危的动物之一。
【欣赏】 <wbr>印尼WWF(熊猫徽)标志《爪哇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邮票

【欣赏】 <wbr>印尼WWF(熊猫徽)标志《爪哇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邮票
        成年爪哇犀的体长身长4米、高2米,重1.5吨~2吨。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十分清楚爪哇犀牛的习性,一个原因是爪哇犀牛数量少,另外一个原因是即使住在保护区中,犀牛仍然会选择人迹罕至的地方单独栖息。喜欢生活在野草密布、有大片芦苇的低地雨林环境中,以小树上的叶子、嫩芽为食物,也吃一些果实。清晨和傍晚是采食的主要时间。爪哇犀有泥浴的习惯。2~4月是爪哇犀生育高峰,每胎产一崽。幼崽和母亲一起生活2年左右。两次生育间隔最少3年。爪哇犀寿命最长的可达50多年。


【欣赏】 <wbr>印尼WWF(熊猫徽)标志《爪哇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邮票
【欣赏】 <wbr>印尼WWF(熊猫徽)标志《爪哇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邮票
        苏门答腊犀牛(英文名:Sumatran Rhinoceros,拉丁学名:Dicerorhinus sumatrensis),简称:苏门犀,又称:亚洲双角犀牛或长毛犀牛,为哺乳动物纲--->奇蹄目--->有角亚目--->犀科--->双角犀属的唯一一种,是所有现存犀牛中最古老的一种,也是现存体型最小和唯一披毛的犀牛,肩高大约130厘米,体长约240-315厘米,体重约700公斤。
       苏门犀长有两个突角,这一点与非洲的白犀和黑犀相似,而不同于亚洲的印度犀和爪哇犀。前角较大,通常为15-25厘米,后角较小,通常是少于10厘米;身披厚厚的红棕色的长毛。它们是独居动物,仅在发情与扶养幼仔时相聚。是犀牛中最吵的,除了声音外,它们还会在泥中做记号或排便。
       苏门犀也是世界上最后生存的披毛犀牛,曾经广布于印度、不丹、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与沼泽中。在中国,苏门犀曾经广布于华南地区,尤其是四川。现已是极危动物,于1916年在中国灭绝。现在野外仅存6个种群,其中4个在苏门答腊,另外两个分别在婆罗洲与马来半岛,总数不足300头。2008年美国网站《生活科学》评出苏门答腊犀牛为全球十大最濒危的稀有动物物种之一。


【欣赏】 <wbr>印尼WWF(熊猫徽)标志《爪哇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邮票【欣赏】 <wbr>印尼WWF(熊猫徽)标志《爪哇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邮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